接納導盲犬 營造友善環境

  ★編輯臺觀點

  導盲犬是盲人的?譗眼睛?豃,讓視障者享有更安全、有效的行進空間。雖然導盲犬觀念已逐漸導入臺灣社會,但仍需要各界支持。建立一個接納導盲犬的友善環境,視障者才能擁有白手杖之外的另一個選擇。

  ★新聞導讀

  臺北市一間義大利麵餐廳,日前拒絕仍在訓練中的導盲犬韓森進入,讓寄養家庭感嘆臺灣多數店家對導盲犬一知半解,有損視障者權益。根據聯合報報導,韓森穿戴導盲犬紅背心,寄養家庭也出示證件,但店家還是以「會影響店內客人」為由,堅持要將導盲犬綁在店外。

  寄養家庭無奈表示,視障者吃飯並不會把如同自身雙眼的導盲犬留在店外,但半年來帶韓森進行「社會化」訓練時,許多店家不是拒絕,就是將他們安排在靠近廁所的坐位。店家對此回應,曾有客人反映,「狗在旁邊的氣味和毛髮會影響用餐」,才不希望導盲犬進入店內。

  導盲犬協會表示,寄養家庭是導盲犬在接受正式訓練前,先行學習身處於社會化的場所。寄養家庭必須將導盲幼犬帶到公共場所、營業場所,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等,讓幼犬先行習慣人類的生活。

  依照《身心障礙者保護法》規定,寄養家庭的導盲犬或服役中的導盲犬,都有權利出入公共場所,店家不得拒絕,違法可處一到五萬元罰鍰。但仍有六成以上餐廳業者不知道導盲犬可自由進出。協會呼籲社會各界,打造對導盲犬的友善環境。

報導/諶淑婷

  導盲犬的英文是「Guide dog」,語意是導引犬,清楚說明牠的功能性。據說第一隻導盲犬出現在十八世紀,維也納一名盲人訓練小狗帶路。現代導盲犬訓練計畫則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軍人因戰爭失明,一名德國醫師於是創設世界第一所導盲犬訓練中心,讓導盲犬輔助視障軍人重返社會。

  要當導盲犬 條件嚴謹

  什麼樣的小狗才能成為導盲犬?惠光導盲犬教育基金會導盲犬指導員黎惠芸說,導盲犬的任務是保護視障者的安全,所以必須是導盲犬學校出生、有血統證明的幼犬。而且要身體健康、個性穩定、有工作意願、願意保護他人,並能自主判斷、解決突發問題,目前最常見到的導盲犬品種,有拉不拉多犬和黃金獵犬。

  幼犬出生後,會先到寄養家庭學習生活禮儀,例如不亂吠叫、定點大小便、到餐廳或搭公車時必須安靜趴在坐位下。寄養家庭也要帶幼犬出入公眾場所,提供足夠的社會化訓練。

  當導盲犬一歲半時,會先離開寄養家庭,回到訓練學校學習導引技巧,順利結業後,就能成為導盲犬。不過,導盲犬要「配對」到合適的視障者並不簡單,黎惠芸在協助配對時,會將比較沉穩的導盲犬,配給內向的視障者,熱情的導盲犬則配給個性活潑大方的人。視障者也要接受集訓,學習為導盲犬洗澡、梳毛、餵食、處理糞便,因為對兩方來說,接下來的生活都是「以命相許」的互信關係。

  戴上導盲鞍 執行工作

  當導盲犬配戴導盲鞍時,就表示開始工作,牠會站立在視障者左邊,讓握住導盲鞍的視障者,感受到自己的動作而行進;導盲犬也可聽從視障者的口令,進行左右轉、前進或停止等動作。褪去導盲鞍後,牠就和一般的狗一樣,可以休息或和人類玩耍、撒嬌。直到年老、體力衰退,才會再被認養家庭收養,安享晚年。

  專業的導盲犬能讓視障者行走的速度提高,並躲避懸掛在半空的障礙物,或是突發交通狀況。有些聰明的導盲犬還能記住日常行程、路線,從視障者的衣著,判斷是去上班或是去公園散步。

  臺灣在二十年前引進導盲犬,二○○二年開始培訓導盲犬,但訓練、照顧一隻導盲犬,約需新臺幣一百萬元,必須靠募款籌得。而且因為推廣不足,寄宿家庭十分缺乏。黎惠芸說:「其實當寄宿家庭並不難,只要家中能有一人每天陪伴小狗,並有四小時空檔提供訓練;家中只有一名七歲以下幼童;還有車輛可以載狗,就符合寄養條件。六月即將有三隻幼犬從日本來臺,我們卻還找不到寄養家庭。」

  黎惠芸認為,和導盲犬相處是很好的生命教育,無論是大人或小孩,都能在接觸導盲犬的過程中,了解視障者的需求,並建立同理心,明白視障者也有享受改善生活環境的權利。


讀報熱線
  為了鼓勵學生關懷社會、了解時事,凡在「學生觀點」、「上週回響」發表意見,都可獲得國語日報「小公民證書」。歡迎來信在「上週回響」分享一百字讀後心得,上傳網址 a0202@email.mdnkids.com

戴琦文 臺南市崇學國小
  ■導盲犬為主人全心服務,希望臺灣能建立一個接納導盲犬的環境,讓導盲犬成為視障者永遠的守護天使。

沈姵均 屏東縣佳佐國小
  ■導盲犬是人類的好幫手,我們應該尊重牠。多付出一點同理心,體諒視障人士的不方便,進一步包容和關愛導盲犬。

李榮茂、莊舒仲採訪

上週讀報回響
新詞語問世

李家伶 臺南市新化國小
  ■時代不斷進步,有一些新的詞語在字典裡找不到,例如「草莓族」等。字典也要跟上時代的腳步,讓我們了解新語詞的涵義。


讀報講堂
視障者安全行進 有賴導盲犬

賴俊華 臺北市中正國小教師

  導盲犬來自於導盲犬學校,受過生活禮儀與導引技巧等專業訓練,再與視障者「配對」成為導引犬。我們應提供導盲犬更友善的環境,讓臺灣的視障者可以更安全、更有效率的行進。

  1. 什麼樣的小狗才能成為導盲犬?
  2. 現代導盲犬訓練起源為何?
  3. 導盲犬在接受正式訓練之前,必須先在寄養家庭學習什麼?
  4. 導盲犬如何知道何時開始工作,何時可以休息?
  5. 看到視障者與導盲犬,我們應該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