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詞語 見證時代脈動

  ★編輯臺觀點

  從報章雜誌和網路資訊可發現,新的詞語正不斷湧現。語言隨著社會變遷產生變化,人類得以描述新的科學進展和發明創造。試著記錄「流行用語」,進而檢視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環境或社會,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與價值觀。

  ★新聞導讀

牛津英語辭典把心形符號,列為英語字詞。圖片/翻攝網路

  每本辭典幾乎都會定期收錄新字、新詞,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牛津英語辭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日前打破語言傳統,正式把心形符號列為英語字詞之一,這也是具有一百二十七年歷史、被公認是英語權威的牛津辭典,首度收錄圖形符號。

  牛津辭典將心形符號列在單字「heart」旁邊,詞性是動詞,意思是「愛」。這個心形符號最廣為人知的用法,是一九七○年代中期,美國紐約州商務局委託廣告公司製作「I Love NY」宣傳,其中「Love」就是以心形符號代替。

  如今在牛津辭典的網路修訂版,除了可以查到心形符號,還能查到其他新增字詞,例如「muffin top」,「muffin」是瑪芬蛋糕,「muffin top」意指蛋糕擠出紙杯上緣的模樣,延伸意義為人體腰際的游泳圈肥肉。

  辭典編輯每天必須閱讀報章雜誌,尋找新詞語頻繁使用的證據。一般而言,新字從首次獲得編輯注意,到正式被收入辭典,約需要十年,但也有例外,例如傳染病「SARS」,以及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後,美國設立的內閣部門國土安全部縮寫「DHS」,都是立即被收錄的新字。

報導/諶淑婷

  社會快速更迭,人類使用的詞語也逐漸變化,一方面反映新事物、新觀念的新詞語不斷出現,接受社會篩選;另一方面代表舊事物、舊觀念的舊詞語,逐步被替換或淘汰,可以作為觀察當代物質生活和精神狀況的映證之一。

  以中文為例,華人日常生活使用的詞語,幾乎都可追溯中國歷史文化背景,例如「粽子」和「端午節」源自屈原抱憾投汨羅江以明志;「月餅」、「中秋節」、「七夕」、「元宵」、「清明」都具有漢民族的歷史意義;「八股」、「狀元」反映中國古代科舉考試和科舉制度;「包青天」則是方正不阿的化身。

  隨著時代變遷,許多詞語會產生新的含意。例如在中國,黃色是皇帝專屬的顏色,象徵了高貴與權力,但近代受到西方「黃色書刊」、「黃色笑話」影響,黃色開始被用來形容「下流」或「庸俗」。此外,「黑色星期五」、「白色恐怖」,也都是外來的文化所致。

  文化差異大 易生新詞語

  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季旭昇說:「當兩個不同形態的團體或文化互相接觸時,差異越大,越容易產生新詞語。」他以民國三十八年政府遷臺為例,臺灣開始出現「眷村」、「牛肉麵」等詞;而國人使用的閩南語也漸漸融入國語詞彙,例如「鴨霸」、「槓龜」、「古早」。

  新詞語的出現和使用,不只是單純的語言問題,也是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例如因應現代科技產生的「高速公路」、「捷運」、「網路」、「電腦病毒」、「愛滋病」等。季旭昇說:「禽流感、嚴重天災、人為災害,科技發展和特殊事件的發生,更加快了新詞語出現的速度。」

  同樣的,舊詞語也逐漸消失,季旭昇說:「過去我們問『您府上哪裡?』現在改說『你是哪裡人?』或以『公館』尊稱對方的家,以『尊姓大名』請教對方姓名,隨著社會位階差異縮小,大家很少使用這些尊稱了。」

  教部定期召開詞頻會議

  什麼樣的新詞語能被納入辭典中?以教育部國家辭典來說,教育部會定期邀集專家學者召開「詞頻」會議,從當年度的報章雜誌、書籍等出版品中,統計新詞語出現頻率。如果在社會上廣泛流行,通過了社會檢驗,未來也會長期留存,成為全民通用詞,就可納入國家辭典中,供其他出版社的辭典參考。

  臺灣未來是否會參考牛津英語辭典,開始將符號列為新詞語?季旭昇認為並非不可能,「每個詞語只要有人使用,就代表確實存在,一味的認為不正統而加以否定,並不會改變大家都愛使用的事實。社會對新詞語的接納度,需要再提高。」但他強調,教師有義務讓學生學會在不同的場域使用合適的詞語,例如在網路上可以使用火星文,但考試作答或職場工作就不適當。

  季旭昇說,了解詞語變化的過程和本質,有助看清歷史與時代意義。最重要的是,能夠分辨詞語正確用法的人,才不會在談話時貽笑大方。

詞語變化的三種方式
新詞語  原詞語
新詞語與原詞語意義已有差別
氛圍  氣氛
前衛  時髦
認同  同意
促銷  推銷
新詞語語義是數個原詞語的疊加
研討  研究、討論
文本  文件、本子
效益  效果、利益
新詞語正逐漸替代舊詞語
動畫  卡通
盒餐  便當

 


讀報熱線
  喜歡今天的新聞嗎?歡迎來信和記者分享讀後心得或疑問。a0202@email.mdnkids.com

俞恒劭 新竹縣中興國小
  ■字典裡找不到的新詞語不斷出現,例如「草莓族」代表柔弱的e世代。這些新詞語顯示了當前的社會現象,值得大家省思。

王宣皓 臺中市頭家國小
  ■一開始聽到人家說「機車」等詞語時,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如果辭典也能跟上時代腳步,將有助於我們認識這些新詞語。

上週讀報回響
正確認識輻射

李瑞鈴 屏東縣東勢國小
  ■身為小學生的我,對核能輻射沒有深刻的體驗,但我認為政府應該要為核電廠做好萬全的防護措施,讓大家在享受用電便利之餘,不必擔心核輻射外泄的危險。


讀報講堂
活用詞語 提升溝通能力

楊春禧 臺南市新化國小教師

  新詞語的出現,不只是單純的語言習慣,也是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例如「達人」、「少子化」、「人氣」等詞彙,時常披露報端。透過語源的探索與記錄,可提升日常溝通的語言能力。

  1. 隨著時代變遷,許多詞語也會產生新含意。請舉例說明「顏色詞語」在古今中外的差異。
  2. 了解詞語變化的過程和本質,對於我們的日常溝通有什麼幫助?
  3. 詞語變化有哪幾種方式,請舉例比較。
  4. 和同學記錄平常使用的詞語,體會語言的豐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