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輻射 正確認知減少恐懼
★編輯臺觀點 ★新聞導讀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輻射外泄問題,仍無法解決。根據聯合報報導,三名搶救工人因雙腳浸泡在含輻射物質的水中作業四十到五十分鐘,遭高劑量輻射汙染,皮膚可能受到貝他射線灼傷,其中兩人已送醫治療。住在核電廠附近的民眾擔心,輻射可能迫使他們放棄家園。 目前日本約有近三分之一縣的自來水,檢驗出含有輻射物質碘131,雖然大部分沒有超標,但政府仍建議暫時別讓一歲以下的嬰兒飲用,並針對托兒所與家中有一歲以下幼兒的八萬戶家庭發放瓶裝水,每名嬰兒三瓶。東京多家超市則宣布,每人限購一定數量的瓶裝水。 在國際方面,繼美國和香港之後,新加坡、澳洲、俄羅斯也在上週下令,禁止日本核汙染區食品進口。法國則要求歐盟跟進。列入禁止進口的地區主要為受輻射外泄影響的福島、櫪木、群馬、茨城和千葉五縣,禁止進口的食品包括奶類產品和蔬果。我國衛生署長邱文達在上週五宣布跟進。 至於日本其他地方生產的食品,衛生署將繼續針對生鮮冷藏蔬果、水產品、乳製品、嬰幼兒食品等八大類產品,逐批查驗輻射量,只要發現有輻射超標的情形,一律禁止進口。 報導/諶淑婷 輻射是一種大自然中的能量,和陽光、空氣、水一樣,存在於生活各處。因為它無色、無味又無臭,人體無法直接感覺,使得大家對輻射產生不知名的恐懼感,甚至聞「輻」色變。輻射可分三種射線 核能研究所副研究員羅崇功解釋,輻射大致可分成阿爾伐(α)、貝他(β)和伽瑪(γ)三種射線,「輻射線穿透物質時,會和物體的組成粒子發生碰撞,損失能量,等到輻射線的能量用完,就會被阻擋下來。阿爾伐像個大胖子,連一張紙都無法穿透;身材中等的貝他,雖然穿透性好一點,但只要用薄鋁片就能阻擋;伽瑪最瘦小,需要厚厚的鉛板才可擋住。」 輻射對生物的傷害,與受到輻射線照射時,生物體組織接受的能量大小息息相關。穿透力不佳的阿爾伐和貝他射線,即使附著於衣服表面,也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但若留在食物上被食用,人體會吸收輻射線所有的能量,對健康造成影響。穿透力高的珈瑪射線,就像無法用衣服擋住的太陽光,會有一部分能量留在人體內,或多或少造成影響。若持續暴露在輻射線中,就像晒了過久的日光,皮膚出現紅腫,身體感到不適。當人體忍受到了極限,再繼續暴露就會受傷。 核電廠的核子反應爐內含有大量輻射粒子,平時靠著好幾道防線阻隔放射線物質,讓核電廠周邊環境的輻射劑量處於安全值。這次日本輻射外泄,具有輻射性的灰塵粒子飄散在大氣中,羅崇功說:「就像把人類放在非常強烈的陽光下,只要短時間暴露就會晒傷皮膚。日本政府不斷提醒民眾待在屋內,增加對輻射的遮蔽。」 屋內也有輻射 不過在平時,室內接受的輻射劑量不會比戶外少,例如大理石、磁磚等建築材料,都具有微量的輻射。一般人所接受的天然輻射,還包括來自太空的宇宙射線、來自土壤的地表輻射,爬山、洗溫泉、搭飛機也會接受到比平常多的輻射劑量。在某些食物中,甚至人體骨骼都含有放射性物質鉀40,加上用於醫療診斷與治療、核能發電、電器產品等人造輻射,人類一直生活在充滿了輻射的環境中。 人體最多能接受多少輻射劑量?我國法令規定,一般民眾年劑量最多為一毫西弗,輻射從業人員每年上限為五十毫西弗,且每五年不得累積超過一百毫西弗。
讀報熱線 龍勁宇 嘉義縣新岑國小 李榮茂、莊舒仲採訪
侯宇任 臺中市光復國小 讀報講堂 輻射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不論是在戶外活動或是待在家中,都會接觸到輻射。像自然環境下的宇宙輻射線,或是在家中看電視接觸到的輻射線,只要不過量,並不會危害到人體健康,所以我們不需要對輻射特別恐慌。 1.日本福島輻射外泄後,自來水驗出什麼輻射物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