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 便利、安全難兼顧

  ★編輯臺觀點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核能發電釋出的巨大能量,讓民眾生活更便利,但許多人憂心這是一枚未爆彈,威脅全民安全。徹底了解已深入日常生活的核能發電問題,才能理性面對擁核或反核的抉擇。

  ★新聞導讀

  日本在三月十一日發生大地震,引發海嘯,導致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核輻射外泄危機,難以解決。根據聯合報報導,日本自衛隊在十八日出動消防車和直升機,在核電廠噴灑數公噸的海水,希望讓核燃料棒浸泡在水中冷卻,阻止大規模的輻射外泄發生。

  經營福島核電廠的東京電力公司表示,已有五名工作人員死於核電廠內,另有兩人失蹤,二十一人受傷。美國也對核電廠輻射外泄越來越擔心,派機協助美國僑民撤離日本。美核能管制委員會批評,日本政府並未充分說明事件嚴重性,描述過於輕描淡寫,目前還在廠內搶救的人員,則置身在極短時間內就可能致死的輻射量中。

  總統馬英九在上週指示全臺核能電廠體檢。原子能委員會主委蔡春鴻說,原能會的工作重點在臺灣核安,以及關注日本福島事件影響,目前民眾無須恐慌,還不到掩蔽疏散和服用碘片的地步。

  衛生專家擔心,核災恐慌會轉移外界對災民的關懷。日本警方昨天公布,強震和海嘯造成的死亡人數超過六千人,一萬兩千多人失蹤。倖存的災民面臨天候嚴寒,無法取得乾淨飲水等其他的生命威脅。

報導/諶淑婷

  核能發電的原理是利用中子撞擊鈾的原子核,讓鈾原子核分裂並繼續產生中子,再讓更多鈾原子核分裂,這一連串分裂過程,可想像成打保齡球,原能會核能研究所副研究員林家德形容:「一顆球撞倒球瓶後,倒下去的球瓶會變出更多球,繼續往下一堆球瓶推進,產生連鎖反應;而球瓶散開的瞬間,有些球瓶的碎片憑空消失了,這些不見的東西(質量)就會轉化為巨大的熱能。」

  反應爐 核能發電的核心

  巨大熱能把反應爐內的淡水加熱成水蒸氣,水蒸氣再推動渦輪發電機發電。然後經過海水冷卻,水蒸氣重新變成冷的淡水後,再進入反應爐,如此不斷循環。所以,反應爐是核能發電廠最核心的部分,裡面有可產生能量的「鈾燃料棒」,還有可大量吸收中子的「控制棒」,能控制連鎖反應的強弱,避免能量過高發生危險。

  相較於火力、水力發電,核電廠不像火力發電大量排碳,或造成空氣汙染,被許多國家視為減碳的方式之一。而且核電廠建造成本雖高達數十億美元,但發電成本很低,目前一度電成本約新臺幣六角。使用的燃料體積也很小,我國一年一座核電廠需要的鈾燃料,只需要一架飛機運送,但燃煤發電卻需要九十二艘船隻運送,石油發電要三十七艘船,天然氣則要四十艘船。

  核廢料安置 不可大意

  雖然核能發電有上述優點,但核輻射與核廢料安置等問題,始終爭議不斷。林家德說,核廢料分為高放射性與低放射性兩種,前者是用過的鈾燃料棒,目前放置在廠區的燃料池中妥善控制。

  低放射性的核廢料,大多是員工平常接觸放射性物質時,穿著的手套、衣服或使用的器具、廢溶液等,裝入特殊桶後放置在蘭嶼。林家德說:「這些核廢料有環境監測,雖然沒造成顯著的環境汙染,但政府考量蘭嶼人民的感受,已開始找尋新放置點。」

  無論是高或低放射性核廢料,只要存放過程發生重大失誤,都可能影響人體健康,或是溶入空氣、土壤、水中,進入食物鏈汙染農作物。一九七九年美國三哩島核電廠發生反應器爐心受損事件,至今當地已恢復正常。但一九八六年前蘇聯車諾比爾核電廠爐心熔毀事件,目前核電廠方圓三十公里仍是禁區。

  核電廠雖然在平時多半很安全,但日本核電廠因重大天災而發生爆炸,導致輻射外泄災害。林家德說:「雖然地震時可以靠『控制棒』強震急停機制來停止反應,或是使用同樣可吸收中子的硼酸,作為後備停機手段,但無論核電廠設計多周全,一旦面對巨大的複合式災難,已不再是可完全抵禦災害的銅牆鐵壁。」

  許多人因此反核,不希望生活在核災或核汙染的陰影下,例如南非始終不興建核電廠,瑞典則選擇停用核能發電。臺灣和日本都屬於能源自產不足的國家,仍然十分倚賴核能發電。

  任何發電方式都會對環境造成衝擊,例如火力發電會造成空氣汙染,水力發電會影響生態。既然政府繼續選擇以核能發電,就要強化核電廠安檢,讓居民熟練防災及自保演習,以安定民心。

 


讀報熱線
  喜歡今天的新聞嗎?歡迎來信和記者分享讀後心得或疑問。a0202@email.mdnkids.com

鄭詩蓉 臺南市東光國小
  ■日本核能發電廠產生災害,我們不得不重視核能安全。臺灣已有三座核能發電廠,應該暫緩建造第四座。

鍾秉紘 高雄市龍華國小
  ■新聞報導日本核電廠出問題,連臺灣都可能受輻射波及,沒想到影響範圍這麼廣。以前不明白為什麼有人反對蓋核電廠,現在我也開始思考,核能到底對人類好不好?

上週讀報回響
奢侈稅打擊投機客

邱泰嘉 嘉義縣溪口國小
  ■政府課徵奢侈稅,可將稅收拿來做公益、幫助弱勢、提升就業率,讓貧富差距縮小。賦稅公平是全民的期待,也是政府與人民共同努力的目標。


讀報講堂
加強安檢 落實防災演習

王元儷 臺北市麗湖國小教師

  日本東北大地震引發海嘯,導致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核輻射外泄危機。核電廠產生的巨大能量,雖然可造福人類,便利生活,但是也威脅人民的生命安全。臺灣政府選擇核能發電,應該加強核電廠的安檢工作,以及居民防災自保的演習。

  1. 核能發電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2. 核廢料可分為哪兩個部分?
  3. 核廢料在存放過程如果發生失誤,會造成什麼樣的狀況?
  4. 你是否贊成興建核能發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