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自由圖書館 社區新運動

(2016/1/9)
報導/劉偉瑩、吳啟綜

圖書館不一定是巨大的建築,它可以是一個裝滿書的舊冰箱,也可能是漂流木打造的小書櫃,放在街頭讓民眾自由取閱或交換圖書。這樣的「小小自由圖書館」概念在臺東縣萌芽,幕後推手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期盼民眾在利用之餘,也能「拿走一本書,放回一本」,讓小小自由圖書館成為社區圖書的交換點。

 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在臺東縣推動小小自由圖書館,從去年九月至今,已經成立十八座書箱小小自由圖書館。這個構想緣起於毛毛蟲基金會董事長楊茂秀,在美國期間,看見社區內隨處有書籍供人免費閱讀,也可將想分享的書籍放在交換站中,居民交換書籍時彼此討論著閱讀心得,讓好書流通。

交換書 交換心得
 楊茂秀說,小小自由圖書館(Little Free Library)起源於美國威斯康辛州,現在已成為世界性的運動,主要概念是給民眾一個閱讀空間,民眾「拿一本,換一本」,只有交換,沒有交易。

 楊茂秀表示,在國外,民眾把書帶來小小自由圖書館交換時,會彼此聊天和交流想法;有人會放一些種子、工具與別人交換,甚至書站旁邊就有小菜園,讓換書的人順便採些蔬菜回家,讓它成為社區營造、文化交流的據點。

閱讀書 閱讀社區

 「閱讀不只是讀書,也是讀社區。」楊茂秀表示,小小自由圖書館提供了公民自由、主動參與社區服務和社區營造的機會,這是它與一般圖書館在文化、功能上最大的不同。

設書箱 各展創意

 毛毛蟲基金會顧問金菊表示,去年九月發起募書活動,並在臺東縣內尋找適合的交換點,同意設置書箱的交換點各自發揮創意自製書箱,例如Haifa cafe在店門口設置書箱,並提供二十四小時的開放閱讀空間;伊亞咖啡在鐵道路廊旁以舊冰箱作為書箱;也有民宿業者利用漂流木做成穿上雨鞋的書櫃。

 臺東十八座小小自由圖書館地點,包括永安國小、錦屏國小、長濱鄉竹湖山居、伊亞咖啡民宿、卑南鄉寄居蟹海賊屋、臺東航空站、賴馬繪本館等地,小小自由圖書館的書籍開放民眾免費取閱,更盼民眾可以分享家中的好書「以書換書」,也可與每座圖書館的書箱長分享閱讀心得。

當管家 學生學經營

 永安國小三年級教師盧慶文在臉書上,看到楊茂秀貼出的訊息,覺得學校也可以來做,因此向基金會提出申請。盧慶文說:「兩大箱的書已經寄來,但我們的書箱還沒完成,計畫利用寒假,由學生設計,運用廢棄課桌椅打造,未來將由學生經營,當小小自由圖書館的管家,讓學生從過去被動閱讀轉為主動閱讀及學習。」

 盧慶文說,書箱會擺在學校側門口附近,家長到校等待接送孩子的時間可以閱讀,並交換書籍。

圖說:楊茂秀引進小小自由圖書館的概念。圖片提供/楊茂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