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業式成果發表 測音頻辨石板公母

(2018/6/30)
莊舒仲、洪素蓉/連線報導

 昨天是國中小休業式,屏東縣長榮百合國小特別辦理兒童假日市集,各班安排解說員和闖關活動,展現本學期學習成果。高年級學生傳承祖先修建家屋的智慧,並介紹如何判斷傳統公母石板的科學研究。臺東縣瑞源國小各年級展現過去一學年來,學校本位課程學習成果,其中以五年級學生「瑞源觀景窗——家鄉問題面面觀」受到最多關注。

屏縣長榮百合
兒童市集玩闖關

 蘭嶼的達悟族會依肉質將魚分為男人魚和女人魚,屏東魯凱族、排灣族運用石板時,也會先辨識「公石板」和「母石板」。長榮百合國小校長陳世聰表示,「叩叩!請問石板的性別?」是師生從部落建築課程延伸出來的研究主題,因為部落長輩搭建石板屋或烤肉時,會挑選材質顏色較深,堅硬且聲音清脆的公石,避免選用色淺質軟,聲音低沉的母石。

 師生還共同設計分辨公母石的儀器,藉組裝積木機器人讓玻璃珠從軌道掉落,再以App測量撞擊石板產生的音頻高低,藉此分辨公母石,公石音頻約在四千到六千赫茲,母石在三千到四千赫茲左右。學生山妮說:「長輩很厲害,憑經驗就能分辨公母石,但我們得透過儀器,才比較有把握。」

東縣瑞源
關注家鄉大小事

 瑞源國小課程目標從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中出發,認識、覺察、思考鹿野鄉面臨的問題,例如:冬季卑南溪河床沙塵暴;稻子收割後,稻草焚燒的問題;年假外縣市親戚返鄉購買火車票不易等。

 學生昕頤說:「沙塵暴展現大自然可怕的力量,亂倒垃圾的景象,令人感觸很深,希望大家都能珍惜美好的自然環境。」四年級學生達科表示:「期待趕快升上五年級,進行認識家鄉的課程。」

圖說:長榮百合國小學生製作大型模型,研究部落家屋與環境。圖片提供/長榮百合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