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中年級組 國小高年級組 國中組

國小中年級組


 今年「我是剪報高手」中年級組共有311件作品參賽。評審認為,學生關注的題材廣泛,就算是環保、動物等常見題材,也注入了新意,增加歸納、思辨等歷程性元素;處理手法也較往年細膩、更貼近主題內容,而不是只講求裝飾形式,是很大的進步。



我屏東 我驕傲

張芸甄/屏東縣仕絨國小四年甲班
 我現在雖然無法行萬里路,卻可以讀萬卷書。但老師說我「閱讀偏食」,總愛看童話、繪本、手工藝書籍,於是我閱讀《國語日報》來獲得新資訊,並知道校園發生的新聞。
 製作剪報,使我了解屏東各鄉鎮的特色、特產和不同學校的活動。感謝孟芳老師提供屏東縣行政區圖,讓我每做一篇剪報,就連帶認識鄉鎮位置,對故鄉有更多了解。我會持續讀報,有《國語日報》真好!


鄭淑華/國語日報社副社長兼國語日報總編輯
 報紙就像一扇認識社會及世界的窗,透過閱讀在地與世界各地的文章與報導,幫助我們理解臺灣與世界的關係,加深了對真實社會的認知。
 芸甄以家鄉為主題,蒐集屏東相關的新聞報導,用行政地圖標示出報導區域所在,把鄉鎮特色、特產的報導跟地理位置對照連結,不僅體現「不出門能知家鄉事」,也深化對家鄉的認知,自然生出愛鄉之情。這樣閱讀與學習內化歷程,不正是公民素養的積累嗎?


新冠病毒下的爭議

王啟瑞/臺北市敦化國小四年一班
 感謝英婷老師辛苦教導,讓我能克服困難,完成這件剪報作品。
 二○一九年底,中國武漢發生不明肺炎病例,開始引起世界關注;二○二○年初,臺灣的新聞都在報導新冠肺炎。我發現,新聞藏著讓人迷惑也難以置信的議題,因為對真相好奇,所以我以「新冠肺炎爭議」為題製作剪報。
 我看到新冠肺炎不僅涉及種族歧視與政治因素,連命名也有爭議。我認為各國應該拋下成見,合力消滅病毒,以免釀成更大傷亡。希望人類記取教訓,才能在下次危機來臨時,早日度過難關。


林玫伶/國立清華大學竹師教育學院客座助理教授
 不意外的,今年參加剪報比賽的作品,有不少以「新冠肺炎」為主題,畢竟這是年初以來影響世界最深遠的事。但這件作品最不同的是:把疫情當作「議題」來處理。
 議題,常有不同觀點,甚至尚未有定論。啟瑞收集不同觀點的報導,讓人從中看見多元的議題探討,如假新聞、人權(歧視、隱私、霸凌)、病名命名、世衛爭議等。
 剪報還輔以生動、有趣的簡筆插圖及宛如寓言的對話,作品圖文並茂、耐人尋味,實在不可多得。



臻奇廟--作者與廟宇文化的奇幻邂逅

林妍臻/苗栗縣照南國小四年九班
 竹南鎮的宗教活動鼎盛,小時候我對鎮上神明出巡感到新鮮,很好奇信眾為什麼不怕辛苦的跟隨,也觀察到廟裡拜神的人們很虔敬。
 藉由剪報,我想解答過去心中的疑惑。研究臺灣的宗教信仰文化後發現:寺廟不僅是人們的信仰中心,廟前廣場也提供民眾休閒活動空間。廟宇的建築、雕刻、彩繪、陶藝等,更保留了傳統藝術與文化,以及先民渡海的故事。於是我了解到:這種種都是臺灣的寶藏,應該珍惜,傳承給下一代。


陳璽元/臺北市建安國小教師
 這次中年級學生在剪報形式與內容創作上都具有巧思,讓人感受到作者心中充滿閱讀樂趣;這件作品就是精采的代表。
 作品以十字版型設計為基底,頁面向中央內摺收納;翻讀時,可以從不同頁面主題切入,十分有趣。整件展開,欣賞巨幅版面時,就像進入廟宇,感受「數大便是美」的視覺氣勢;文字與內容設計,也因兼顧每頁圖文塊面搭配,使閱讀更有效率,大大提升剪報的完整性。
 這一種以「整體感協調」為核心的頁面規畫,為作品爭取不少加分,最終脫穎而出。




臺灣動物的命運

林沂樂/臺中市大同國小四年七班
 感謝《國語日報》提供許多文章,讓我了解臺灣動物處境;也感謝導師曾蕙芳爭取讀報經費,讓班上能天天看報;還要謝謝媽媽,即使我功課再多,仍緊盯完成每天的剪報進度。
 我原本只對動物內容感興趣,多半收集與動物生存環境、生態系統有關的文章。後來和媽媽上網找資料,發現東吳大學共通教育學習網站有黃顯宗教授寫的〈生命科學導論〉,清楚分析生物的滅絕與減少。因此,我採用他的分類法做剪報,也更了解世界及臺灣生物的困境,收穫豐盛!


失控的地球

郭永晴/臺中市永隆國小四年四班
 瑞典少女童貝里發動罷課,抗議工業大國不重視環保,重炮批判各國領袖。這讓我想知道,除了人類製造廢氣、排碳外,還有什麼會讓地球升溫;全球暖化與PM2.5有關嗎?
 做剪報使我知道:碳排放量與地球暖化息息相關,會促成極端氣候,使颱風變得更強烈,延長的乾旱也讓森林野火一發不可收拾,沙漠化加劇讓沙塵暴規模擴大,這些都是PM2.5的汙染源。
 為了避免地球失控,我們應該節能減碳,希望各國執行嚴格的排碳標準,阻止地球走向極端。


我的未來不是夢

王浚瑞/臺中市永隆國小四年四班
 「我的未來不是夢」不只是膾炙人口的歌曲,還是人們對未來的憧憬。
 這份剪報中,我探討年輕老闆創業的規畫與執行,也在努力實踐夢想的兒少身上看到堅持的重要;更從老爺爺追風八十載的故事,感受貫澈夢想的不懈精神。我的結論是:「規畫、執行、實踐」使美夢成真;只要朝目標努力,夢想就在眼前。


Super小小運動員

高丞閎/臺北市北投國小四年一班
 感謝學校爭取成為讀報實驗班,讓我們有《國語日報》可看,也謝謝老師出這份剪報功課,使我增廣見聞。
 我愛運動,剪報以「運動」為題收集資料,最後以身懷運動絕技的小朋友為主角,探討他們的經歷及如何創造驚人成績。製作剪報,不但增加我對各種運動的認識,也提升了美術編排能力。
 世界人才濟濟,就如同我在剪報上的發現,年紀小也可以擁有出眾的才華;別以為做不到,只要努力,說不定你就是下一個打破世界紀錄的人。


醫學‧疾病‧生活

楊硯允/彰化縣中山國小三年六班
 看完家裡大書櫃的好書後,爸媽訂了《國語日報》,開啟我的讀報之旅。後來,我開始剪貼報導;收集一系列以醫學為主題的報導,使我了解臺灣與西方醫學發展史,並認識了偶像--堀內次雄。
 現在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於是我把收集的報紙分類,並加入近期新聞來製作剪報,還嘗試運用甘特圖、雷達圖、 SWOT 做圖表分析。另外,也組合日記、散文呈現思考過程。我花了好幾個月,終於完成,希望明年能繼續製作帶來知識收穫的剪報作品。


家鄉特色

許家蜜/屏東縣歸來國小三年甲班
 在《國語日報》上,我看到臺灣燈會美麗的照片,覺得能生長在這麼有特色的地方好幸福,於是決定以剪報宣揚臺灣的美好。但仔細翻看報紙,才發現臺灣特色太多,不知從哪著手。媽媽建議:「以居住的屏東為起點,再找出其他縣市的特色。」
 剪報使我認識更多在地文化與家鄉之美,很感謝家人帶我實地走走,加深印象。分享剪報後,同學、家人的鼓勵與讚美也附在作品最後,有了他們的回饋,這份剪報更完整。

 

 

國小高年級組

 今年「我是剪報高手」活動,高年級組共有488件作品參賽,主題剪報能培養學生整合跨領域知識的能力,更能激發自主學習與主動探索精神。評審認為,學生勇於挑戰思辨的議題,是可喜的現象;但是在精緻度、剪報的耐心上仍有進步空間。



學習美食Go Go Go
楊佳蓉/南投縣埔里國小五年五班
 我很喜歡做料理,也很喜歡動手做,所以常和家人一起做飯。我想將學習過程跟大家分享,把料理食材寫出來,也展示成品,讓大家知道做料理是多開心的一件事。
 我喜歡嘗試一些沒有做過的簡單料理,成功後自己也會很吃驚,也許沒有很好吃,不過這是我最新的成就感來源。
 雖然選定美食當主題,但製作剪報前,我對自己很沒有信心,做完一篇剪報後,才越做越順手。有時也覺得做剪報很累,但是只要完成一篇剪報,看著看著,又有精神了。我就這樣努力下去,直到將《學習美食Go Go Go》完成。


鄭淑華/國語日報社副社長兼國語日報總編輯
 佳蓉日常喜歡做飯,也喜歡跟家人朋友分享美食的經驗。因此選擇美食當作剪報主題,蒐集兒童作品及美食相關報導,運用心智圖分析作品中的美食料理方法,學習文章中的優美詞句,設計提問;更延伸閱讀美食書籍,進一步理解美食背後的文化。這件「美食」主題研究,呈現出豐富的學習領域及層次。
 以喜愛的事物當作學習研究主題,其歷程與經驗一定很愉快,難怪佳蓉完成作品後充滿成就感。這也是自主學習精神的展現。


3C世代的「癮」憂──享網不迷網

林姷彤/臺北市北投國小六年四班
 如何「享網而不迷惘」,大家都在尋找答案,包括我在內。在剪報過程中,我發現沉迷手機與網路不只是行為問題,還牽涉心理因素,於是用魚骨圖解析成癮原因,以ORID焦點討論法來歸納想法。還以問卷調查校內同學的使用情形。而問卷題目設計、excel圖表製作、統計分析等延伸學習,使我獲益良多。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自律」,設法降低依賴是必須通過的考驗。期望剪報的分享,能讓大家理性看待網路及3C產品,學會善用。


陳璽元/臺北市建安國小教師
 這份剪報精采非凡、出類拔萃,得到評審們最高評價。硬筆字體可看出扎實的書道底蘊;文字大小整齊劃一的排列,也便於閱讀。
 剪報以自創的瓢蟲為主角貫串全文,時而對話,時而探究內容;再加上簡潔俐落又富變化的圖文框編排,讓剪報成為一本圖文故事書。作品雖然沒有手工書的立體造形,但娟秀的文字與細膩的圖文組合,使人更專注的享受閱讀,是值得推廣的剪報楷模。


沒有人是局外人

蕭皓哲/臺北市敦化國小六年四班
 開始製作剪報時,面對眾多又龐雜的國際議題,我不知如何下手。突然靈光閃現,重大議題必有共同點,影響跨越國界、種族!比如新冠肺炎,不論是鮮少接觸外界的原始部落,還是在蔓延初期就封鎖邊境的國家,最終難逃一劫。又如,「氣候變遷」、「示威抗議」看似獨立事件,但氣候危機造成農作歉收,缺糧災害使經濟停頓,吃不飽的人自然起而抗爭。
 動盪世界的大事往往彼此牽連、相互影響。在全球化時代,看得見表面,但背後有看不見的連動。立足這個觀點,沒有人可以是局外人!因此,我藉由剪報深入探討,也願地球上的人能坦誠合作,一同解除生存危機。


林玫伶/國立清華大學竹師教育學院客座助理教授
 這件剪報作品,結構完整、具有深度,揚棄傳統「剪報→摘要→心得」的呈現方式。
 作者以宏觀角度重新編排資料,並以「看得見的○○」、「看不見的○○」為各小節標題,頗能觸發讀者思考。
 作品聚焦在氣候變遷、示威抗爭與肺炎疫情三個子題,不煽情、不仇視,使人在危機中看到轉機,展現了人、物、我之間天涯若比鄰的生命共同體關連。最終提出「訊息透明」、「真誠合作」、「民主協商」等三個方向的勉勵,可說擲地有聲。




蟲蟲就在你身邊
張芸蓁/新北市三和國小五年一班
 從小,我就喜歡到戶外找昆蟲,也會帶回家飼養。這次我收集各種有關蟲蟲的報導;有些會咬人,造成皮膚紅腫;有些會在夜晚發光,很美麗,有些愛採花蜜。
 剪報時,要先讀懂內容,再寫出心得,就花了好多力氣與時間,比到戶外找蟲還累。終於完成厚厚一本剪報,謝謝媽媽的鼓勵與陪伴。
 剪報讓我學習到很多:了解外來種的侵略,也知道可以為獨居蜂蓋窩,還有昆蟲標本的祕密。有數不清的蟲蟲生活在我們周圍,豐富這個世界;關於蟲蟲,還有很多事可以學習,我會保持關注。


環保減塑e起來

簡唯如/宜蘭縣力行國小六年孝班
 我從《國語日報》中看見「環保減塑」的議題,發現垃圾和塑膠製品對生態造成很大的威脅。我想蒐集資料做成剪報,讓大家了解現在的環境問題,並能實際行動,為地球盡一分心力。
 從這些文章中,看到許多學生發揮愛心,重視環保,甚至走上街頭,向店家說明使用塑膠製品的危機;或在校慶、園遊會時,以玩遊戲、義賣無毒蔬果等方式為環境付出。
 我希望這份剪報作品可以被大家看見,引起更多共鳴和覺察,喚起大家的環保之心。


閱讀策略在讀報

陳采妤/屏東縣西勢國小六年忠班
 慧敏老師告訴我,報紙有許多閱讀策略相關文章,對未來國中學習很有幫助,問我想不想學,我立刻答應。老師把自己收集的報紙給我做剪報,並提供讀報方法:親近它(連結生活經驗)、理解它(討論重點,補充資料)、運用它(與上課內容結合)。
 就這樣,我完成了這份剪報,過程雖然辛苦,但很值得。未來,我一定會繼續使用這些策略來自學。


健康一定行

曾益芹/屏東縣新埤國小六年甲班
 近年來,健康問題層出不窮,只有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擁有強大的免疫力。我想藉由剪報充實不足的知識,也分享我的想法,告訴大家「健康不只是口號」,一定要身體力行。
 我從一年級開始做剪報,也曾覺得剪報好累,但因為有家人的鼓勵,從中獲得許多收穫,像是剪報增強閱讀理解力,讓我更愛閱讀。剪報時,也會遇到不懂的問題,我會主動上網查資料,讓過程變得更有趣。


S.spy&Climate change

黃郁晴/嘉義市北園國小六年乙班
 近幾年怪事越來越多,夏天和冬天都不一樣了,不是超級熱,就是無敵冷。我平時打聽消息的能力,如今派上用場;在認真探究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後,才發現人們長期破壞地球後果嚴重。於是,我決定深入研究,並與剪報結合,讓世人明白地球正在發燒,人類必須幫它治癒長年的病痛。這就是我製作剪報的目的。


我愛機器人

吳承庭/臺北市文林國小五年忠班
 AI人工智慧在國際蓬勃發展,國內也有不少動力機器人的夏令營及程式設計課程開設。學校的maker動力機器人社團,年年招生爆滿。
 從小到大,我最喜愛的玩具是機器人,常和家人參觀機器人展覽。我漸漸發現機器人不只是玩具,還是生活幫手;日本就把機器人用來緩解高齡社會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這份剪報分享機器人幫助生活的實例,希望我長大後可以設計幫忙學生寫功課的聰明機器人。


國中組

 「讀報」可以掌握時事、擴展視野,「剪報」則是進一步將閱讀內容整理、編輯成個人作品,透過主題式剪報,學生可培養統整、分析、思辨的能力。今年國中組參賽作品共有464 件, 經過初選、複選、決選,選出特優3 名、優選6 名、佳作21 名,以及入圍30 名。



網路時代:有效解讀 新媒體素養
張嘉莉/雲林縣斗六國中二年十二班
 網路無所不在,在網路時代,想要聯繫情感或了解最新資訊,都比以往便利許多,網路與我們生活的連結,橫跨了社交、時事和教育等範疇,可說是與我們密不可分。透過這次剪報機會,我希望能多了解網路成癮、霸凌等議題,並培養對網路媒體資訊的辨識力,以及探討AI 和VR 科技的應用與省思。


評審/葉興華(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教授)
 作品無絢麗的美術設計,初看不起眼,但細讀後,令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在製作過程中展現的跨域學習力。
 剪報蒐集的範圍跨越了教育、專題報導、科學、綜合新聞、家庭、國際、文藝、生活和語文等版面,共二十餘篇,展現作者廣泛的閱讀興趣,並且從中統整為法律法治、數位學習、親子教養、網路辨識、科技運用等五個子題。製作時,除了仔細黏貼,作者還歸納重點、分享心得,可見作者閱讀報紙後,將知識內化重新組織的學習結果。
 此外,在製作形式上,作者在剪報本中一開頭就說明了動機、方法和主題構思,而且每篇剪報的資料來源完整,最後還呈現結論。完整的結構、充實的內容,再搭配簡約的美術設計,頗能掌握剪報製作的重點,雖然偶有錯字,但瑕不掩瑜,是一份學習剪報者值得參考的作品。


探索科學新知識

陳泓睿、黃彥勛/臺中市豐陽國中一年二班
 我愛大自然,因為我相信「自然」一直都是人類最好的導師。我認為學習除了透過教科書,也可以藉由在戶外接觸大自然來獲得成效。如果沒有機會外出,則可以透過閱讀來補足。《中學生報》是我最喜愛的報紙, 從中可以獲得不少有趣的科學知識,豐富了我的「海馬迴」。


評審/郭玉慧(國語日報副總編輯)
 泓睿和彥勛的作品為什麼能夠脫穎而出?我們來看看它的三項優點:
 一、主題聚焦,內容豐富:泓睿選擇他最感興趣的「科學」為主題,除了剪報,還蒐集了相關知識,以及統計數據,讓內容更充實。整本剪報的主題都聚焦在科學領域,連裝飾版面的邊框小圖案,也都跟科學緊密扣合。
 二、圖文並茂,配置得宜:每一頁都搭配了用心繪製的插圖或圖表,除了展現獨特的繪畫技巧,在整體風格的設計上也有一致性,包括補充資料的欄目呈現、表格的設計、插圖的畫風等,都有一致的規則。版面的配置也是清爽美觀,有適當的留白,看起來賞心悅目。
 三、結構完整,標示清楚:封面、目次、頁次等結構完整;剪報的來源,包括刊名、期數、版別、標題、作者等,都有清楚的標示。如果補充資料也能標示資料來源,會更好呵!


繽紛學園 樂在學習

鄭宜方/臺北市蘭州國中八年一班
 在構思剪報主題時,我選擇「繽紛校園」的原因是,「校園」是我們學生學習受教的主要場域,更是家庭以外,我們每天接觸、活動最久的地方。透過每期報紙介紹的各校校園特色、活潑有趣的教學設計和課程規畫,我對十二年國教實施後的臺灣教育現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俗話說:「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透過閱讀《中學生報》「繽紛校園」版,我知道了不少學校對於教育的理念和用心。為了讓學生「愛上學習」,幾乎每所學校都使出渾身解數,設計出多元課程,有的更在教育現場投入大量的時間和人力,令現在還是學生的我,深受感動,也反思自己對於學校平日提供的學習資源是否善用,提醒自己懂得珍惜。


評審/阮光民(插畫家)
 起初看到這份作品的名稱時,我以為是在分享課業上學習的方法,但翻開內容後,卻感到驚喜。原來作品蒐集的是在課本之外「樂在學習」主題的報導文章,像是單車壯遊、提煉茶樹精油,或是用環保建材蓋小屋等。這個主題的內容確實吸引師生讀者以及我的興趣。學習,除了透過課本,還應該多親身體驗,畢竟身體記住的,永遠不會忘記。
 這件作品雖然在美術方面還有進步空間,但文圖編排得宜,閱讀動線流暢。此外,每篇報導都撰寫了心得(重點還用紅色筆書寫),而且用詞通順,非常用心。




「蝗」亂的我們

蔡亞臻、盧柏妏、張惠欣/高雄市國昌國中二年十五班
 我們想要藉由遭蟲害肆虐的田壤,述說辛勤耕作農人的哀戚,提出氣候變遷的警訊,勸告世人珍惜糧食。希望不遠的將來,能看見人類與自然共存的一線曙光。


「鏡」入大自然

黃家融/高雄市左營國中八年八班
 在我三歲的時候,媽媽從圖書館借來一本書《與大自然捉迷藏》。書中的照片啟發了我對生態的好奇心與想像力。升上國中後,我想認真學攝影,於是,開始收集和攝影相關的剪報,並開始進行與生態攝影相關的探索行動。這次的主題剪報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機會。透過報上的圖片,我學到構圖的方法和攝影技巧,以及大師們的生態攝影經驗。

法律知多少

王姸筑/屏東縣鶴聲國中九年八班
 每次翻開《中學生報》,最吸引我的不是發燒的頭版,也不是五顏六色的漫畫,而是介紹法律知識的「法律素養版」。法律維持社會秩序,是我們生活行為的準繩,有時,我們無心、視為理所當然的行為,卻可能觸法,造成他人的損失或傷害。因此,學習法律常識,對個人有益無害,也可培養公民素養。我希望透過剪報歸納整理,讓自己對法律知識了解得更透澈。


入口即「畫」──食物「語」藝術
周芯宇/新竹縣竹北國中二年十二班
 我從小就熱愛畫畫和手作美術,妹妹則對烹飪極有耐心和興趣。我們希望未來能開一間複合式手作店,結合我的畫畫教室和妹妹的烘培坊,因此我的剪報主題是食物和圖文設計。期盼我們的興趣未來能營造一個紓壓環境,帶給人們幸福。


別怕 我罩你

施岢妘/基隆市建德國中八年三班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民眾都配合政府防疫,戴好口罩,保護自己以及他人健康,這使我因此關心和口罩相關的新聞。透過剪報,我希望能更了解國內以及國外民眾對於戴口罩的觀念和相關知識。


科技新趨勢

吳容妤/高雄市右昌國中一年一班
 根據報導,前總統夫人周美青說,學習的第一步從閱讀剪報開始。她不只自己剪報,也帶女兒一起剪報。知名半導體企業家張忠謀也肯定剪報是終身學習的好習慣。我們學校的秋瑤老師常鼓勵我們閱讀,剪報則是閱讀和創作的結合。科技日新月異,使我們的生活便利,但也存在隱憂。因此,我以科技議題作為剪報的主題。
 在蒐集文章時,我發現不論是在航太、災防預測還是教育等領域,都可見到科技的多元運用。善用科技,的確是人類之福,否則就成為科技的奴役。此外,剪報過程中,透過撰寫心得,我也累積了創作與書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