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中年級組 國小高年級組 國中組

■國小中年級組

總評

 今年「我是剪報高手」中年級組共有 266 件作品參賽。參賽學生挑戰的主題如公投、理財、貧窮、創造力、交通事件等,都很有深度,達到屬於他們年紀的理解程度;有些較難理解的議題,學生善用體驗、實踐、與家人互動的方式完成。另外,教師指導學生剪報時,也提供理想的鷹架,幫助他們輕鬆架構作品。



臺灣特有種

林明正/宜蘭縣四結國小三年忠班
 臺灣特有種生物的棲地遭到破壞,人類還因不了解生物特性而誤殺,牠們的生存越來越困難,甚至快消失在地球上,令人十分憂心。
 完成這份剪報,我才知道:環保行動不但可保護人類,也能讓生物生生不息的繁衍。落實環保、愛惜地球資源很重要,你我都可以從生活做起。


陳璽元/臺北市建安國小美術班教師
 「一頁一亮點」可以讓版面特色聚焦,這份剪報掌握這個重點,令人回味無窮。 這件精采的作品,結合了勞作與漫畫元素,以簡潔俐落的方式表現,封面運用紅綠對比色搭配,十分吸睛。內頁以滿版呈現,每頁中央的特有種生物,使用剪紙拼貼等方式造形,畫面十分有層次。除了文字心得,明正還仔細繪製漫畫加以說明。
 總體來說,這份剪報非常懂得以「讀者角度」做設計規畫,使人好翻、易讀,印象深刻。


看不見的危機

郭永晴/臺中市永隆國小三年四班
 以前我認為微生物都是不好的,做完剪報才知道這個觀念錯誤。病毒、細菌、真菌等在地球存活時間比人類還久,由於環境被破壞,才會入侵我們的生活空間。很多疾病的發生,是人類自找的,比如:人類不吃野生的果子貍,就不會染上SARS,造成病毒跨境流行、致人於死的嚴重後果。
 既然面臨威脅,就要想辦法讓情況不再惡化。期望未來人類有足夠的智慧發展科學,讓病毒或細菌搖身一變成為保護地球生物的守衛,使地球村的動植物不再受致病菌威脅。


林玫伶/臺北市國語實小校長
 三年級的永晴選擇了一個有挑戰性的主題——微生物。看到有關非洲豬瘟的新聞報導,她便對這些看不見的病原體產生好奇,開始剪報整理。
 永晴整理資料的能力非常好,且具備很強的「讀者意識」;也就是站在讀者角度,把不易懂的報紙內容用螢光筆畫記,透過製作比較表、心智圖、QA互動等方式來幫助閱讀、掌握重點。
 這份剪報的編排錯落有致,版面豐富又不失清爽,相信看過的人都會欣賞的豎起大拇指說︰「了不起!」



悲傷普悠瑪

葉怡晴/屏東縣鹽埔國小四年甲班
 去年,臺鐵的普悠瑪列車在東部出軌,造成許多人傷亡,事後掀起不少檢討的聲浪。透過製作這份剪報,我想了解普悠瑪列車的設計,以及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還有關心人們如何面對親友的逝去、災害造成的心理創傷,以及這件事故凸顯的交通運輸問題。
 對於已經發生的悲劇、逝去的生命,我們無力挽回,卻可以做到記取教訓,讓普悠瑪的悲劇不再發生。


鄭淑華/國語日報社副社長兼國語日報總編輯
 「普悠瑪列車出軌」是去年發生的重大交通事故,也是沉重、令人不忍回頭再看的新聞。正因為誰都不希望悲慘事件重演,所以更要正視問題,從中學習。
 怡晴勇敢的選擇它當作剪報主題,從肇事原因、交通安全設計、多重把關機制原理,以及受難者心理關懷等,採取複眼角度,重新彙整理解。
 這份剪報可貴之處,在於將一般人不忍再讀的事故新聞,處理得哀而不傷,著重探討事故成因及防範機制,也有更多對人的關懷,使這份剪報格外有意義。




節約能源抗暖化

柳怡安、王滎鍹/屏東縣僑勇國小四年仁班
 在發想剪報主題時,我突然想到「在沒有電的情況下,人類如何生活?」自從開始製作剪報,我就見識到地球面臨許多危機,也學到愛護地球的方法——在生活中節省電力、減少碳足跡。(柳怡安)
 開冷氣讓二氧化碳增加,地球氣溫不斷上升,北極熊面臨無家可歸的困境。所以,我們研究太陽能及調查生活中的碳足跡,去南部展示館了解電是怎麼來的。
 這次剪報,使我學到省電方法,並懂得在生活中實踐,希望來得及救北極熊。 (王滎鍹)


創造力

陳彥安/臺北市敦化國小四年十班
 大家常說,創意、服務態度和人情味是臺灣重要的競爭力,由此可見,創造力是未來競爭強而有力的武器。我也認為:創造精神必須有好的創意來支持,簡單的說,就是要擁有與他人不同的想法,能觸類旁通,享受挑戰,不讓失敗澆熄熱情。
 凡事若都能發揮創造精神,秉持這樣的信念持續行動,有朝一日,就能創業有成,實現夢想。


臺灣常見米 化身可口米點心

王浚瑞/臺中市永隆國小三年四班
 我想將認真種稻的阿公及擅長做米點心的阿媽收錄在剪報內容裡,於是選定以「米」當主題。
 在剪報過程中,我了解到培育秧苗到收割過程多麼艱辛,體驗了動手做飯糰帶來不可思議的五感接觸。對於師生能一起下田種稻,心生羨慕。這次剪報收穫滿滿,希望能將自己知道的米知識和大家分享。


景點走透透 跟我 go go go

陳妍禔/高雄市明誠中學附設雙語實小四年三班
 我和家人常到世界各地旅遊,所以用「旅遊」當作剪報主題來分享經驗。
 澳門美食、澎湖美景、臺南美術館的藝術品……在製作過程中,我想起許多美好的回憶,加深了對景點的了解。我還利用「排行榜」,讓讀者快速認識景點特色。
 爸爸的朋友剛好寄來祕魯馬丘比丘的明信片,我用這點子製作「祕魯」剪報,並和《國語日報》的相關報導結合。我花了很多精力收集資料,學習到許多以前不熟悉的剪報技巧。完成時,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成就感,真是難得的經驗哪!


窮到發慌

熊偉琳/屏東縣鹽埔國小四年甲班
 在安徒生童話中,賣火柴的小女孩藉著點燃火柴的微弱光芒,許下心願。做剪報前,「貧窮」對我來說好像只出現在故事裡。透過剪報,我發現它離我們不遠。
 什麼是貧窮?貧窮為什麼讓人發慌?因為好奇,我決定要透過剪報好好研究貧窮,將貧窮弱勢者的心聲說出來。
 貧窮使人失去希望,導致戰爭,所以消除貧窮對世界和平很重要。法國總理馬克宏「反貧窮計畫」的構想很好,教育貧窮兒童,幫助失業者找工作,讓他們脫貧。
 生活在小康家庭的我很幸運,不像窮人一樣每天為生活操心。為了珍惜擁有的生活,我要採取行動幫助弱勢窮人。


公投元年停看聽

洪可恩、賴思妤/臺北市敦化國小四年六班、四年二班
 去年九合一大選,我陪爸媽去投票所投票,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實際選舉投票的過程,但也發現一些怪現象。例如:投票所外等待投票的人大排長龍,有些人還在等待進場投票,卻已經看到開票結果。
 後來,老師在上課時討論到這個議題,更加引發我對公投的興趣。我開始閱讀《國語日報》相關報導,才知道這次公投綁大選的確問題很大。
 我覺得:如果能把問題提出來,讓更多人知道,公投和選舉就有機會辦得更好,所以我找思妤一起合作主題剪報,希望我們的一點點心力,能讓未來的公投和選舉更理想!(洪可恩)

 

 

■國小高年級組

總評
 今年「我是剪報高手」活動,高年級組共有336件作品參賽。評審認為,在剪報的選材上,學生勇於挑戰超過日常生活接觸的範圍,十分可喜;內容也很深入,充分感受到他們浸淫其中的愉悅。今年作品優於以往,難免有遺珠之憾。評審建議學生跳脫框架,於作品展現個性,也希望師長適度放手,讓孩子盡情享受。



捍衛聯盟二部曲
楊勝評/臺南市新進國小五年二班
 我察覺到社會、環境面臨種種危機,所以從去年就以熱愛的「超級英雄」發想,執行剪報計畫。首先,搜集報紙的調查報告、分析數據,再以同理心聆聽兒少及長者的問題。接著,設計「兒少特攻隊」,邀請未來主人翁加入,展開一連串捍衛任務。
 完成這本從人文關懷到在地實踐的「創客實作剪報專輯」,我學習到批判思考等面對未來的能力,同時也造就了獨一無二的學習歷程檔案。


陳璽元/臺北市建安國小美術班教師
 「看見樂在其中的熱情」,是這件作品脫穎而出的關鍵。內容選用《復仇者聯盟》的人物情節,以「尋找寶石」和「英雄們成長升級」故事貫串,使人讀來趣味盎然。由於主題風格有趣,符合青少年愛幻想的特性,因此有別於制式的剪報作品,讓人更能感受到作者享受過程的快樂。
 作品的主軸新穎,版面安排頗具巧思,除了每一個主題都結合「任務」、「英雄」、「閱讀法」、「文章出處」來分析文章架構,整篇剪報的版面間距適當、易閱讀,都值得學習、仿效。


家鄉寄情

陳育庭/屏東縣長興國小五年丙班
 我最喜歡閱讀《國語日報》兒童版,因為欣賞別人的文章,就像走進他們的生活;看到有共鳴的好文,我會想寫信給作者。這份剪報,就是用回信回饋想法、與筆友交流的概念所完成。製作過程艱難,好不容易才完成。
 在剪報裡,我除了回應作者文章的內容外,還深入介紹屏東的特色景點。雖然,對方無法看到回信,但我希望看見這本剪報的人能夠藉此更認識屏東,撥點時間到我的家鄉,感受她的美。


林玫伶/臺北市國語實小校長
 在育庭手中,這份剪報無疑承載了對鄉土的熱愛,濃濃情感生動的躍於紙面。
 剪報表現手法非常特別,透過閱讀報紙兒童版,以「回信給作者」的方式順勢連結對家鄉的介紹,形式創新,為歷年首見。
 經由兒童版剪報,串起了美食、歷史、廟宇、溪河、古蹟、文化等主題,再輔以精美的插畫,讓人感受到育庭的投入及對故鄉的珍愛;末頁以寫給自己的信來統整製作剪報的感想,再把家鄉各種特色以地圖呈現,收尾十分漂亮。


你不知道的棒球

邱宇睿/苗栗縣照南國小五年三班
 透過這次剪報,讓我更了解我非常喜歡的投手王建民的訊息,雖然有些是去年的報導,還是很開心。
 我學到棒球場原來不限蓋在平地,也可以蓋在海拔超過一千公尺的地方。庫爾斯棒球場就是一個例子,它蓋在海拔超過一千六百零九公尺的高山,是世界第一高的球場。還研究指叉球、滑球、伸卡球的不同球路變化,也採訪了喜歡棒球的校長。
 雖然我的志願不是棒球選手,但我真的很喜歡棒球,這次剪報讓我更了解棒球的世界。


文/鄭淑華(國語日報社副社長兼國語日報總編輯)
 宇睿的剪報跳脫一般框架,不是只從所搜集報刊內容加以統整歸納來架構主題,而是以自己喜歡的運動「棒球」當作主題,結合編報、剪報手法,加上大量的採訪、編寫、漫畫編繪等多元技巧,鋪陳出《你不知道的棒球》作品。
 主題觀點有趣,內容豐富完整,有濃厚的自我風格,因此能在眾多精采作品中脫穎而出。值得一提的是,宇睿的作品洋溢對棒球的熱愛及創作的快樂,讓閱讀者似乎都感染了他的快樂。是難得一見、令人感動的作品。




視童珍寶 關懷兒少不能少
林姷彤/臺北市北投國小五年四班
 剪報時,我發現兒少真的有太多隱憂,像是兒虐、霸凌、課業壓力、網路安全、毒品等問題,讓兒少無法在安全快樂的環境下學習。
 我還發現兒少政策及教育議題較不受重視:兒少有很多權利,尤其是「表意權」,也因大部分大人都忽視,導致兒權不彰。
 我希望透過這個主題,讓大家尊重我們的「表意權」、「健康權」、「生存權」、「休閒權」,也對守護兒少有更多的想法,並願意「雞婆」一點去關心周遭的兒少。


擺脫「塑」命 從你我做起

林倢彤/臺北市北投國小六年八班
 塑膠為生活帶來便利,卻讓人不知不覺中身陷危機。
 東北角海邊塑膠垃圾五花八門,找不到一片乾淨沙灘。塑膠成了海洋殺手,殘害許多海中生物。印象最深的是,一隻海龜鼻孔插著吸管,奄奄一息。
 難道生活沒有塑膠真的不行?其實不然,你我都可以改變習慣,做到減塑,甚至無塑。
 透過這份剪報,我想分享減塑的重要,教大家擺脫「塑膠上癮症」,早日還給海洋生物乾淨的家。


護海「ㄐㄧㄢˇ」塑大作戰

曾翊豪、吳昇諺/宜蘭縣力行國小五年孝班
 製作完剪報後,我了解垃圾對海洋的傷害,更意識到若再不解決垃圾問題,海洋生物會被消滅殆盡,最後受害的還是人類。
 我從〈無飲食計畫〉一文中學到,可拿家中容器去盛裝物品,減少塑膠用量。從〈小小吸管 大大危害〉中,深刻體會到丟棄的垃圾嚴重危害海洋生物。因此,我們除了要落實環保外,更應該減少塑膠用量。
 這次剪報我受益良多,不只了解時事,學會思辨,也學習到新的學習知識的方法。剪報完成後,我有滿滿的成就感。


颱風小百科

蔡定育/屏東縣鹽埔國小六年甲班
 快要變成颱風的熱帶低氣壓突然來襲,讓我家附近嚴重淹水。颱風災害讓人害怕又不得不面對,但以前總是只注意能不能放假。這次透過剪報,我想好好認識,並研究這個常拜訪臺灣的「好朋友」。
 在「歷年颱風路線圖」看見數百條颱風路徑緊緊網住臺灣,卻沒有一條重複,令人稱奇。最有趣的是,不同洋面生成的颱風,稱呼也不同。還有,衛星雲圖中的數字密碼,幫助我們了解颱風結構、影響,並提醒預做防範。
 氣象科學家努力解開颱風迷團,幫助人們認識它。下一次看氣象,要懂得看衛星雲圖、潛勢路徑圖呵!


後#Me too世代

林蔓伶/臺北市敦化國小六年十七班
 現在回頭看這份剪報,感覺再也做不出一樣好的了,謝謝英婷老師賣力督促。
 從四年級開始,我因為艾瑪華森的故事,對女性平權議題產生興趣;觀賞電影《法律女王》美國大法官金斯伯格的人生故事後,更了解女性在職場的艱辛。因此,我想透過剪報探討女性平權現況,並讓社會大眾思考如何改善。
 製作這份剪報的過程中,我很驚訝看到不同歷史脈絡有著相同的教訓——歧視、偏見的暴力。艾瑪華森曾說If not me, who? If not now, when?這句話深深影響了我。這些女性不同的典範,雖然發生在不同時空,但都激勵世人——在黑暗中保有勇氣和力量!


假新聞真記者

蕭皓哲/臺北市敦化國小五年四班
 我們處於史上資訊傳遞最快、知識獲得便利的時代,但假新聞橫行,所以我們同時又置身在大眾不願思考的「反智時代」。因此,對於正派的新聞工作者,我們要信任並給予支持,讓他們繼續為大眾探知真相。
 另外,學校和家庭也要從教育扎根,養成小朋友的媒體識讀思辨力。最重要的是,面對聳動的標題、煽情八卦的內容,每個人要堅持不點閱、轉發的立場,因為在自媒體時代,你我都是足以影響「惡與我們距離」的關鍵人物。


■國中組

總評

 「讀報」可以掌握時事、擴展視野,「剪報」則是進一步將閱讀內容整理、編輯成個人作品,透過主題式剪報,學生可培養統整、分析、思辨的能力。今年共有274件作品參賽,歷經初選、複選、決選共選出3件特優、6件優選。評審認為,今年國中組剪報作品的主題涵蓋面向多元,有國際時事,如脫歐、中美貿易戰、性別議題等,還有國內要聞及與學生切身相關的議題,如國中會考、紓壓妙方等。在剪報呈現的方式,比去年進步許多,例如運用圖表分析資料、用主題探究或小論文方式尋求解答等,都可看到學生「用讀報來學習」。



親周曉蔡
周芯宇(新竹縣竹北國中七年十二班)
 近年來,新聞報導不少因為親子問題而衍生的社會問題。現在社會由於少子化、雙薪家庭的父母工作忙碌,或隔代教養,因此,家長疏於管教導致孩子沒有禮貌;或是家長管教太嚴格,造成小孩反抗等現象。
 「親周曉蔡」這個題目源自於爸爸的一句玩笑話,因為爸爸姓周,媽媽姓蔡,爸爸曾說要開一間「清周小蔡」的餐廳,後來我以「親子」作為這次剪報的主題,突發奇想,以「親近」爸爸、「曉得」媽媽為出發點來完成作品。期盼藉由這次剪報,讓大家知道親子間「有話就要說出口」,鼓勵大家多溝通,爸媽多陪伴孩子,小孩多體諒爸媽,彼此相互扶持,也要及時行愛和行孝,家人間要互相親近知曉,相處得更加和睦!因為,家永遠是為我們24小時不打烊的避風港!


陳採卿(臺北市龍門國中退休校長、臺北市教育局聘任督學)
 獲得特優的剪報作品〈親周曉蔡〉,乍看不知道主題是什麼,原來是作者芯宇取爸媽的姓氏「周」、「蔡」,希望藉由剪報能更親近、曉得家人。作品陳述的都是家人之間的小事,家人間的關係就如同「清粥小菜」一樣,雖然簡單平淡,但雋永、好吃不膩,讀來備感溫馨。
 這件作品難能可貴之處是,看到作者對家人的體諒及關懷,尤其是家人間跨世代的濃厚情感,讓人覺得很溫暖。
 「親周曉蔡」名稱具有諧音的趣味性和親切感,建議加上副標題,以引導讀者閱讀。另外,版面來源標註有誤,是作品的小缺失,然而,瑕不掩瑜,獲得評審一致青睞。


國際放大鏡

涂予瑄(屏東縣潮州國中八年八班)
 我生長在臺灣,以為國際間的大小事應該和每天電視新聞報導中的差不多,但在讀報、製作剪報的過程中,才發現原來國際間還有這麼多我們不知道的事情。閱讀《中學生報》的國際新聞可以拓展我們的視野。
 我選擇《中學生報》頭版和第二版「全球瞭望」版的內容作為剪報的主題,是希望在培養閱讀習慣之餘,還能增加國際知識。現在網路非常發達,已經是地球村的概念,做為一個世界公民,要對時事有基本了解,透過不同的報導,可以增加自己的判斷力和國際觀。


葉興華(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系教授)
 能享受學習的樂趣不是件易事,對於飽受升學壓力之苦的國中生而言更顯不易,畢竟學習總是辛苦,必須付出代價,但在〈國際放大鏡〉這份作品中,評審深刻感受到作者在剪報過程中所享受的樂趣!
 作者除蒐集五則簡短報導外,還另外閱讀相關資料,並將其轉化為趣味的圖文。作者所繪製的插圖深具特色,圖案設計與用色不僅簡約、清新、可愛,呈現特定意涵,更透露出創作過程的快樂心境;圖中加入文字也成為另一種表達形式。前述特色在與原來報導的交織下,成為另一份吸引人,又具學習樂趣感染力的知性素材。


女性向前走

陳品嬡(新竹縣東興國中八年二班)
 因為我也是女性,所以每次看到有婦女被打得遍體鱗傷,或者少女無法就學等新聞,心裡就會充滿悲憤,加上看到電影《哈利波特》中飾演妙麗的演員Emma Watson為女性權益奮鬥的事跡,崇拜之情油然而生,又在報紙上讀到2018年的諾貝爾獎,在物理獎項出現55年來首位女性得主,因此促成我以「女性」為主題的製作動機。


郭玉慧(國語日報副總編輯)
 這是一本關心女權發展的剪報作品,作者以主題探究的方式來組織剪報作品,帶著解開疑惑的研究動機,一步步藉由剪報內容尋找答案;從女權運動的歷史,到各國的現況、迷思、指標人物等,概念層次分明,組織脈絡清晰,資料來源多元且能完整呈現。從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不只是廣泛的閱讀報紙,而是能夠透過報紙深入學習。
 此外,作者文筆流暢、字跡工整,版面編排美觀,文字圖像配置得宜,創造了一本引人入勝的佳作。




兩性平權─男孩女孩一樣好

桑如玉(臺中市漢口國中一年十二班)
 我常聽到長輩說女生應該要端莊有禮、溫柔婉約;男生要勇敢堅強、活潑外向、體能好。我的個性活潑外向,但我是女生,媽媽總是告誡我:「女生該有女生的樣子」到底男生和女生除了生理構造不同,還有什麼差別呢?我以為每個人都應該活出自己的樣子,而不是迎合別人對性別的看法。因此,我以兩性平權作為剪報的主題,整理歸納,也希望更多人有兩性平權的觀念,去除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 ,進而提升平權意識。


芸蔚尋寶趣

張芸蔚(新北市金山高中國中部一年三班)
 從小,我就喜歡到博物館參觀,也受各國尋寶記之類的書吸引。我常到學校圖書館或金山鄉立圖書館借書回家看,因此,決定自己也來做一本尋寶記,彷彿化身考古學家、寶物收藏家,環遊世界各地,尋找寶藏。


你走你的陽關道 我過我的獨木橋──英國脫歐

林彥萱(南投縣宏仁國中八年三班)
 地球村時代來臨,大大小小的國際時事都與我們密不可分,關心自身所處的世界已是不容忽視的責任。我會選擇英國脫歐這個主題,主要是想探討各個時代面臨問題時的政策與行動。歷史會循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重點在於讓錯誤不再重演,修正矯治。期待自己在這個活動中也獲得歷史的智慧與啟發。



張郁琦、陳思妤、傅宇婕、黃子又(臺中市豐陽國中七年二班)
 現代汙染越來越嚴重,不論是來自空氣、噪音、水源還是垃圾,甚至是在天上運行的太空垃圾。每天打開報紙,都能看到環境汙染的報導,危害地球生態。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想利用這次剪報比賽的機會,歸納分析這些長期被忽視的汙染問題,也期許我們從自身做起,進而影響身邊的人,一同保護地球的生態系,維持幸福的生活。


戰爭與和平

黃珮喬(新竹縣東興國中八年二班)
 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努力,這本剪報終於完成了!「戰爭與和平」每天都是進行式,雖然看似離我們很遙遠,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例如南北韓的危機、中美的貿易衝突、海峽兩岸的關係等,一不小心,戰爭的導火線就可能被點燃。也正因為如此,我開始關心這個議題,並以此作為我的剪報主題。


平安「龜」(歸)來

黃家融(高雄市左營國中一年八班)
 每年9月(已連續6年),我們全家都會和荒野保護協會一起到高雄市林園區中芸海邊淨灘。在淨灘的過程中,我撿到最多的就是塑膠垃圾,特別是寶特瓶和吸管。後來,我陸續在媒體中看到海龜被塑膠垃圾纏繞或吃到垃圾致死的畫面,非常震撼。於是,我開始關注海洋環境,研究世界各地的減塑方案,希望透過剪報更深入探索海龜這珍貴又神祕的「海中航行家」,進而積極採取行動,加入海洋生態和海龜的保育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