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捍衛聯盟二部曲
楊勝評/臺南市新進國小五年二班
我察覺到社會、環境面臨種種危機,所以從去年就以熱愛的「超級英雄」發想,執行剪報計畫。首先,搜集報紙的調查報告、分析數據,再以同理心聆聽兒少及長者的問題。接著,設計「兒少特攻隊」,邀請未來主人翁加入,展開一連串捍衛任務。
完成這本從人文關懷到在地實踐的「創客實作剪報專輯」,我學習到批判思考等面對未來的能力,同時也造就了獨一無二的學習歷程檔案。

陳璽元/臺北市建安國小美術班教師
「看見樂在其中的熱情」,是這件作品脫穎而出的關鍵。內容選用《復仇者聯盟》的人物情節,以「尋找寶石」和「英雄們成長升級」故事貫串,使人讀來趣味盎然。由於主題風格有趣,符合青少年愛幻想的特性,因此有別於制式的剪報作品,讓人更能感受到作者享受過程的快樂。
作品的主軸新穎,版面安排頗具巧思,除了每一個主題都結合「任務」、「英雄」、「閱讀法」、「文章出處」來分析文章架構,整篇剪報的版面間距適當、易閱讀,都值得學習、仿效。
|
家鄉寄情
陳育庭/屏東縣長興國小五年丙班
我最喜歡閱讀《國語日報》兒童版,因為欣賞別人的文章,就像走進他們的生活;看到有共鳴的好文,我會想寫信給作者。這份剪報,就是用回信回饋想法、與筆友交流的概念所完成。製作過程艱難,好不容易才完成。
在剪報裡,我除了回應作者文章的內容外,還深入介紹屏東的特色景點。雖然,對方無法看到回信,但我希望看見這本剪報的人能夠藉此更認識屏東,撥點時間到我的家鄉,感受她的美。

林玫伶/臺北市國語實小校長
在育庭手中,這份剪報無疑承載了對鄉土的熱愛,濃濃情感生動的躍於紙面。
剪報表現手法非常特別,透過閱讀報紙兒童版,以「回信給作者」的方式順勢連結對家鄉的介紹,形式創新,為歷年首見。
經由兒童版剪報,串起了美食、歷史、廟宇、溪河、古蹟、文化等主題,再輔以精美的插畫,讓人感受到育庭的投入及對故鄉的珍愛;末頁以寫給自己的信來統整製作剪報的感想,再把家鄉各種特色以地圖呈現,收尾十分漂亮。
|
你不知道的棒球
邱宇睿/苗栗縣照南國小五年三班
透過這次剪報,讓我更了解我非常喜歡的投手王建民的訊息,雖然有些是去年的報導,還是很開心。
我學到棒球場原來不限蓋在平地,也可以蓋在海拔超過一千公尺的地方。庫爾斯棒球場就是一個例子,它蓋在海拔超過一千六百零九公尺的高山,是世界第一高的球場。還研究指叉球、滑球、伸卡球的不同球路變化,也採訪了喜歡棒球的校長。
雖然我的志願不是棒球選手,但我真的很喜歡棒球,這次剪報讓我更了解棒球的世界。

文/鄭淑華(國語日報社副社長兼國語日報總編輯)
宇睿的剪報跳脫一般框架,不是只從所搜集報刊內容加以統整歸納來架構主題,而是以自己喜歡的運動「棒球」當作主題,結合編報、剪報手法,加上大量的採訪、編寫、漫畫編繪等多元技巧,鋪陳出《你不知道的棒球》作品。
主題觀點有趣,內容豐富完整,有濃厚的自我風格,因此能在眾多精采作品中脫穎而出。值得一提的是,宇睿的作品洋溢對棒球的熱愛及創作的快樂,讓閱讀者似乎都感染了他的快樂。是難得一見、令人感動的作品。
|

視童珍寶 關懷兒少不能少
林姷彤/臺北市北投國小五年四班
剪報時,我發現兒少真的有太多隱憂,像是兒虐、霸凌、課業壓力、網路安全、毒品等問題,讓兒少無法在安全快樂的環境下學習。
我還發現兒少政策及教育議題較不受重視:兒少有很多權利,尤其是「表意權」,也因大部分大人都忽視,導致兒權不彰。
我希望透過這個主題,讓大家尊重我們的「表意權」、「健康權」、「生存權」、「休閒權」,也對守護兒少有更多的想法,並願意「雞婆」一點去關心周遭的兒少。
|
擺脫「塑」命 從你我做起
林倢彤/臺北市北投國小六年八班
塑膠為生活帶來便利,卻讓人不知不覺中身陷危機。
東北角海邊塑膠垃圾五花八門,找不到一片乾淨沙灘。塑膠成了海洋殺手,殘害許多海中生物。印象最深的是,一隻海龜鼻孔插著吸管,奄奄一息。
難道生活沒有塑膠真的不行?其實不然,你我都可以改變習慣,做到減塑,甚至無塑。
透過這份剪報,我想分享減塑的重要,教大家擺脫「塑膠上癮症」,早日還給海洋生物乾淨的家。
|
護海「ㄐㄧㄢˇ」塑大作戰
曾翊豪、吳昇諺/宜蘭縣力行國小五年孝班
製作完剪報後,我了解垃圾對海洋的傷害,更意識到若再不解決垃圾問題,海洋生物會被消滅殆盡,最後受害的還是人類。
我從〈無飲食計畫〉一文中學到,可拿家中容器去盛裝物品,減少塑膠用量。從〈小小吸管 大大危害〉中,深刻體會到丟棄的垃圾嚴重危害海洋生物。因此,我們除了要落實環保外,更應該減少塑膠用量。
這次剪報我受益良多,不只了解時事,學會思辨,也學習到新的學習知識的方法。剪報完成後,我有滿滿的成就感。
|
颱風小百科
蔡定育/屏東縣鹽埔國小六年甲班
快要變成颱風的熱帶低氣壓突然來襲,讓我家附近嚴重淹水。颱風災害讓人害怕又不得不面對,但以前總是只注意能不能放假。這次透過剪報,我想好好認識,並研究這個常拜訪臺灣的「好朋友」。
在「歷年颱風路線圖」看見數百條颱風路徑緊緊網住臺灣,卻沒有一條重複,令人稱奇。最有趣的是,不同洋面生成的颱風,稱呼也不同。還有,衛星雲圖中的數字密碼,幫助我們了解颱風結構、影響,並提醒預做防範。
氣象科學家努力解開颱風迷團,幫助人們認識它。下一次看氣象,要懂得看衛星雲圖、潛勢路徑圖呵!
|
後#Me too世代
林蔓伶/臺北市敦化國小六年十七班
現在回頭看這份剪報,感覺再也做不出一樣好的了,謝謝英婷老師賣力督促。
從四年級開始,我因為艾瑪華森的故事,對女性平權議題產生興趣;觀賞電影《法律女王》美國大法官金斯伯格的人生故事後,更了解女性在職場的艱辛。因此,我想透過剪報探討女性平權現況,並讓社會大眾思考如何改善。
製作這份剪報的過程中,我很驚訝看到不同歷史脈絡有著相同的教訓——歧視、偏見的暴力。艾瑪華森曾說If not me, who? If not now, when?這句話深深影響了我。這些女性不同的典範,雖然發生在不同時空,但都激勵世人——在黑暗中保有勇氣和力量!
|
假新聞真記者
蕭皓哲/臺北市敦化國小五年四班
我們處於史上資訊傳遞最快、知識獲得便利的時代,但假新聞橫行,所以我們同時又置身在大眾不願思考的「反智時代」。因此,對於正派的新聞工作者,我們要信任並給予支持,讓他們繼續為大眾探知真相。
另外,學校和家庭也要從教育扎根,養成小朋友的媒體識讀思辨力。最重要的是,面對聳動的標題、煽情八卦的內容,每個人要堅持不點閱、轉發的立場,因為在自媒體時代,你我都是足以影響「惡與我們距離」的關鍵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