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榜樣 臺灣之光
得獎感言
張詠祺(屏東縣忠孝國小三年五班)
一早來到學校,老師宣布我的作品得到第一名,我就像在炎熱的夏天裡喝下冰冰涼涼的白開水一般,全身的細胞都活躍了起來。
記得老師第一次出剪報功課時,有的同學做得很棒,有的同學寫得零零落落,於是老師讓我們互相觀摩,所以我們進步快速。剛好報社舉辦剪報比賽,老師就鼓勵大家參加。
我本來想挑環保的主題,但老師認為我很有創意,建議我整合一些報導當作學習的楷模,於是我決定主題是「我的榜樣 臺灣之光」。
找到文章後,我仔細閱讀一次,把不懂的語詞圈出來,再把自己的想法寫在稿紙上,請老師批改。老師幫我們用電腦列印格子,墊在下面,這樣寫出來的字就整整齊齊了!
在整理製作剪報的過程中,對於不懂的語詞,我會查字典,因為老師平時就是這樣要求我們的。但是,有些語詞在字典上查不到,或是看不懂字典上的意思時,我會請教爸爸媽媽。
當我不知道該畫些什麼插圖時,就絞盡腦汁,並參考以前的作品。我也從同學的作品中學會了底圖要畫得淡一些,才不會喧賓奪主。
感謝主辦單位,讓我有機會得獎;感謝爸媽訂閱國語日報,讓我喜歡上閱讀;感謝老師鼓勵我參賽,讓我更懂得寫作的方法;感謝同學讓我參考作品,提升我的畫圖技巧。謝謝大家!
講評
葉興華(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授)
這件作品以「我的榜樣 臺灣之光」為製作主題,蒐集了五則學生參加國際競賽的獲獎報導,內容切合主題。在封面繪製上,以配上冠軍彩帶的臺灣為中心,輔以鮮明的色彩,顯現了童稚的趣味性。
在內容的編排上,按照不同的教育階級進行排列,顯現了架構的組織性;在每頁的剪報作品中,詠祺挑出了「新學到的語詞」,並且查出其意思,再加註他對於每篇作品的心得感想,透過剪報充分的延伸學習,很值得跟其他的小朋友分享。
此外,從詠祺所選擇的主題到加註的心得感想,讓人覺得他是一個充滿想像和夢想的孩子,我們期待他有一天也會成為國際競賽獲獎報導中的主角。
張開「快樂」翅膀高飛
得獎感言
盧立容(臺北市龍安國小三年九班)
這幾天都在緊張的準備期末考試和不安的等待成績揭曉,莊老師突然說,我參加「國語日報剪報高手」比賽得到第二名,我的心情就像黑夜出現美麗的煙火,令人雀躍。
回想這幾個月剪報和寫作的過程,有快樂也有痛苦。
快樂的是,我知道了國際上很多小朋友的故事,以及曾雅妮為國爭光的新聞。另外,我也喜歡在讀完文章後,和媽媽一起玩,看看兩人選出的佳句是否一樣。
痛苦的是,做剪報要找主題,真是困難。有一天,我看到〈築夢踏實〉這篇文章,我也想要學作者為理想而努力達成目標的「快樂」,於是以快樂為主題,想了解大家是如何找到快樂。
有人喜歡閱讀,有人喜歡聽音樂,有人喜歡走進大自然,還有人喜歡談天,而我也找到自己的快樂方式,這是剪報最大的收穫。
這次得獎,首先要感謝的人是莊淑芽老師。她鼓勵我參加比賽,她的鼓勵像太陽一樣溫暖,讓我產生信心和力量。每寫完一篇文章,老師都會仔細批閱,給我建議和修改的方向。
其次,我要謝謝爸爸和媽媽。媽媽是我的親密「戰友」,在我心情低落時,不斷激勵我。爸爸則是我每一篇文章的第一個讀者,他的評語總是「好!很好!」給我最大的支持力量。
講評
張麗華(藝術教育資深教師)
立容以「快樂」做為這次剪報的主題,整本剪貼作品用心規畫,富視覺設計美感。尤其封面上不同姿態的小鳥開心的唱著歌,讓人感染了快樂的心情。
第一頁開門見山說出剪報的主題規畫,例如,想知道快樂怎麼形成,遇到不快樂、不滿足時,該怎麼轉換心情,以及如何學習快樂等。此外,還細心的編列目次。內容除了每篇選出佳句外,心得感想都是從自己的生活周遭發生的事情來反思,與文章呼應。
最難得可貴的是,立容提出了自己獨到的看法,對於剪報文章有認同與反對的意見,思考層次從描述、分析到詮釋、應用。最後還特別花心思設計十一條成語聯想,展現了擴散性的思考。小小年紀卻能透過剪報發揮創造力與美感。
好「漾」少年
得獎感言
張玟琇(屏東縣忠孝國小三年五班)
當媽媽告訴我得獎的消息時,我正在洗澡。「真是不可思議!我怎麼會得獎呢?這是全國比賽呢!」頓時,我整個人都呆住了,讓水嘩啦啦的一直流。
記得老師要我們選出剪報主題時,我想了又想,決定找出和小朋友有關的主題。最近霸凌的新聞很多,我希望大家能學習幫助別人、關心別人的精神,於是我決定主題是││好「漾」少年。
我剪了很多文章,有些不好寫心得,有些我能夠輕而易舉的就寫出很多想法,最後找到了容易發揮創意的文章。畫插圖之前,我會仔細閱讀文章,才決定要畫些什麼,再用鉛筆構圖。如果寫心得的篇幅不夠,就先擦掉一些圖畫,把心得寫好後再補上圖畫,並輕輕的塗色。
每次讀文章時都會有不懂的語詞,這時,字典和媽媽就是我的救星,他們讓我更了解文章的意思。讀懂語詞之後,我就會和媽媽一起「找重點」。如果寫下來的想法不通順,我會多讀兩三次,修改到通順為止。
透過這次比賽,我學到做剪報的方法,例如:想清楚再貼,才不會貼了又撕;我還學到要把不懂的語詞查出來,或是問父母、老師,這樣才不會誤解文章的意思;我更學會怎麼利用紙張的空間,讓畫面更完美。
謝謝師長和父母給我的鼓勵和意見,也謝謝國語日報讓我喜歡上閱讀!
講評
劉新白(世新大學教授)
玟琇用了好幾篇溫暖的新聞〈班書捐贈偏鄉 新北學童分送幸福〉、〈小學生做公益 捐長髮助癌友〉、〈連日下雨 兒童憂獨居老人〉、〈父罹癌代母職 學童獲孝悌楷模〉組成了好「漾」少年的內容,而且配圖恰如其分,可愛具有童心。
在每篇新聞剪報中,玟琇將學到的語詞加以註解。對於新聞內容,她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法。例如,她認為將自己閱讀過的圖書捐給偏遠學校,是一舉數得的好習慣,並提到閱讀的樂趣;以及「捐長髮給癌症病友是一件快樂的事」。
此外,玟琇從新聞中「用舉辦跳蚤市場賺的錢,幫助獨居老人」,發想到可以捐發票幫助他們,而且認為獨居老人需要陪伴與照顧;從新聞中「父親罹癌症,母親又不在家」的小朋友身上,學到「在家裡要主動幫忙做家事,對父母要孝順,並懂得惜福」。
剪報中所選擇的新聞事件,主角的年齡都和玟琇差不多,而且具優越表現。她在閱讀報導並經過消化後,寫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所有小朋友分享,並起效法之心,值得鼓勵。
屏東縣忠孝國小劉捷菱
臺中市潭子國小陳青卉
臺北市志清國小郭光綺
臺北市明德國小黃泓瑄
臺北市健康國小顏瑞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