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公幼漲月費政府買單 全教總不認同
沈育如/臺北報導
教育部鼓勵私立幼兒園加入準公共化幼兒園行列,由政府提供補助費用,以減輕家長經濟負擔。不過,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昨天召開記者會指出,教育部近日公告今年八月起收費標準每個月提高一千元,不是家長負擔,而是由政府補助。全教總認為,這是「業者搶金子,政府拿面子,百姓輸銀子」的私相授受托育政策,呼籲政府應該逐年調降補助,把錢用來增加公共幼兒園。
全教總幼委會主委楊逸飛表示,準公共化幼兒園政策推出快滿三年,依照教育部制定的「教育部推動及補助地方政府與私立教保服務機構合作提供準公共教保服務作業要點」,該政策進入第三年後,教保服務人員的薪資至少要達到三萬兩千元。私幼業者趁著要履行調薪責任時,乘機要求教育部調漲學費上限,而教育部竟然答應調漲。
全教總指出,準公共化幼兒園每個月收費將調漲一千元,如果再加上配合「零到六歲國家一起養」的政策,從今年八月起,政府對於家長的補助將再多一千元,等於準公共化幼兒園業者平均從一名幼兒身上多接受兩千元補助。以一所有九十人的幼兒園來說,每個月國家要從納稅人身上,多拿出十八萬元用來補助準公共化幼兒園業者。
教部:不會增加家長負擔 對於全教總提出的批評,教育部表示,不會因為調整和私幼業者的合作收費上限,就向家長增加收費。政府實施「零到六歲國家一起養」政策的目的,是為了減輕家長的負擔,原收費與家長繳費之間的差額,是由政府補助家長,而不是補助幼兒園。
全家盟:補助要用在刀口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彭淑燕認為,即使準公共化幼兒園調漲的費用是由政府支出,但也是用到納稅人的錢,教育部應說明提高收費標準的原因,以及調高一千元的計算方式,況且教育資源有限,補助更應該用在刀口上,這邊增加支出,勢必排擠其他經費,教育部應說明清楚,讓家長安心。
▲TOP
海生館鳳梨魚吸睛
報導/莊舒仲 圖片提供/海生館
中國禁止臺灣鳳梨進口,鳳梨成為關注焦點。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世界水域館展示的日本松毬魚,長相酷似鳳梨,近日吸引許多遊客駐足觀賞。海生館表示,牠們體色呈現橘黃色和黃色,鱗片有黑緣,俗稱「鳳梨魚」。
海生館指出,牠們下頜前端有圓形發光器,能在黑暗中發亮,發光模式為宿主魚和發光菌共生發光,發光器官提供發光菌營養來源和庇護場所,發光菌產生的光源有助宿主魚覓食、逃脫。
▲TOP
性別平等從解放主婦做起
中研院追蹤二十多年的「臺灣家庭調查」,照顧老幼、洗衣及烹飪等家事仍由女性負擔,雖然女性勞動參與率和性別意識都有提升,但並未改變女性是家務主要承擔者的角色,這現象深具父權意涵。
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公布,全球各地女性平均每天無償家務工作兩百六十五分鐘,男性僅花費八十三分鐘。二○○七年起瑞典試行「家務補助計畫」,嘗試縮小家務的性別差距。若將打掃、洗衣等家務外包的家庭,政府提供半額補助,上限為每年五萬瑞典克朗(約新臺幣十六萬五千元)。施行十年,約有九十六萬六千多家庭受惠。
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調查,全職已婚女性將六成節省家務的時間用於有薪工作,顯示補助家務服務有助於減少兩性收入差距。雖有人質疑用公帑資助個別家庭的家務不合理,應用於推動社會平等事務更恰當;但受惠家庭因而減少了家庭爭執,有更多時間陪伴子女,增進家庭和諧,可見不能單以金錢效益作評量。學者認為此計畫深受歡迎,特別是較有政治影響力的中產階層,因此不會輕易縮減規模。
我國父權文化牢固,社會普遍認為男主外女主內,為追求家庭關係的平衡,女性承擔家務難以改變。不妨思考推行瑞典「家務補助計畫」制度,或能逐漸解放家庭主婦,落實男女平權。
▲TOP
全球確診數七週來首度攀升 世衛:勿鬆懈
黃國甦/綜合報導
世界衛生組織昨天召開記者會指出,全球新冠肺炎新增確診病例連續七週下降後,近期確診數再度攀升,世衛劃分的六個區域中,美洲、歐洲、東南亞及東地中海感染增加,推測與放寬公共衛生措施,人們放下警戒心有關,警告各國不應依賴疫苗而放鬆防疫。世衛預測,雖然病毒已受到控制,但今年底前大流行不會結束。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日前通過嬌生疫苗緊急使用授權,預計今天開打,嬌生預計三月底前供貨兩千萬劑;至於曾被形容為次級疫苗的AZ疫苗,最新研究指出,比起輝瑞疫苗,AZ能有效降低七十歲以上患者入院風險,更能有效預防高齡者重症。
我國透過COVAX購買的AZ疫苗何時抵臺仍無下文,衛福部長陳時中昨天前往立法院備詢,面對媒體提問不願多談。立委陳玉珍質詢小三通恢復開放的時程,陳時中說,預計疫苗覆蓋率達到六成以上才會考慮開放。
此外,AZ疫苗能否讓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接種,衛福部疾管署回應,世衛建議所有年齡層都可以接種;歐盟藥品管理局則表示,AZ疫苗年長者仍可施打。
▲TOP
全球首名 迦納總統接種COVAX疫苗
文/薛雁 圖/美聯社
迦納總統阿庫佛艾杜在當地時間三月一日,接種由COVAX提供的新冠疫苗,成為全球第一人。迦納在二月二十四日收到六十萬劑AZ疫苗,是全球第一個透過COVAX取得疫苗的國家。除了迦納外,COVAX疫苗已經展開配送到印度、象牙海岸、南韓。圖為工作人員二月二十四日在迦納首都阿克拉的科托卡國際機場接收疫苗。
▲TOP
網路整備落後 政院擬設數位發展部
黃國甦/臺北報導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天率部會首長前往立法院備詢,立委劉世芳質詢指出,我國數位安全落後,根據美國華府智庫去年發布的二○一九年全球一百二十二國網路整備度報告,臺灣總排名二十六,在資安、數位治理、法規面都不如其他國家,網路資訊可信度和安全性排名五十三,數位支付的城鄉差距排名八十八。蘇貞昌表示,政府將成立數位發展部,組織改造相關草案預計本次會期送進立法院。
華府智庫的網路整備度報告指出,臺灣數位治理面排名三十九,網路社會安全網普及狀況四十三名,法規管理四十五名,網路包容性四十六名,技術面內容五十四名。劉世芳表示,我國半導體產業聞名全球,但超前布署的僅製造面,資安、數位治理和法規都落後。
▲TOP
新聞掃描
腹瀉就診人次增加 △衛福部疾管署昨天公布,國內連續兩週腹瀉就診人次攀升,群聚事件檢出病原體以諾羅病毒為主,高達九成七,且多發生在餐飲旅宿業,多達七成一。疾管署指出,上週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近十四萬人次,往年春節連假後腹瀉就診人次攀升,單週人次多落在十四萬到十六萬。
巧克力正名明年上路 △衛福部食藥署昨天公告修正巧克力品名及標示規定,明年元旦起,添加植物油超過總重量百分之五的巧克力產品,不得以巧克力為名,因此金莎巧克力明年起就得改名。此外,含餡巧克力產品至少要有四分之一的巧克力含量,且須標示「含餡」或「加工」或等同字義。(黃國甦)
▲TOP
培育雙語師資 北市推6大進用管道
阮筱琪/臺北報導
臺北市推動雙語教育,預估一百一十年度新學期起,將有五十一所國中小成為雙語實驗課程學校,另有六十一校辦理英語融入領域教學計畫,達成北市國中小有兩成八學校成為雙語實驗課程學校的目標。臺北市長柯文哲昨天表示,發展雙語教育最難的是彌補師資缺口,昨天教育局在懷生國中舉辦政策宣示,再次宣告北市六大雙語師資進用管道,預計一百一十學年到一百一十四學年有約九十名雙語公費生將踏入校園教學行列。
柯文哲表示,未來每年教師甄試預計有四成要招雙語教師,然而去年國中、小學教師聯合甄選,招募九十一名雙語教師,最後僅錄取二十三人。教育局專門委員諶亦聰表示,一方面是寧缺勿濫,甄試審核標準嚴格,另一方面推測是教師對政策尚未熟悉,希望教師、師培單位及早因應。
臺北市立大學英語教學系公費生王思惟專攻綜合領域,未來會以雙語教導童軍、體育、定向越野等科目。她說,師培生或教師普遍對雙語政策不大了解,因此雙語教甄比較少人應考。目前教學現場小學生的英語程度落差很大,也是雙語教師必須因應的挑戰。
諶亦聰說,六大管道包括雙語公費生職前培訓,現職教師雙語教學增能培訓,教師聯合甄選招考新進雙語教師,雙語代理教師專班增能培訓,市內具雙語專長及意願正式教師調校作業,以及外籍雙語協同教學助理制度,使臺北市雙語實驗課程學校有足夠的師資。
圖說:國北教大第一屆雙語專班學生顏鈺珊(右)及國北教大實小學生凌唯(左),昨天在懷生國中進行雙語自然科教學示範。攝影/高修民
▲TOP
新北學生模擬創業 兩校獲一千五百萬補助
楊惠芳/新北報導
新北市教育局昨天舉辦「第二屆新北創新教育加速器Demo Day競賽」,由二十二校進行二十五件計畫育成展示與競賽,經專家學者討論,分別選出三民高中與瑞芳高工的方案,獲得三年共一千五百萬元的旗艦級經費支持。
副市長劉和然表示,各校的提案不僅展現學校的豐沛活力,更實現校際間資源共享與互助合作理念。
三民高中校長沈美華表示,「新科技青創計畫」導入跨國企業資源,攜手蘆洲國中、鷺江國中構建新媒體學校,搭配教育型無人機等,結合新媒體應用發展課程,並與國內大學合作。
瑞芳高工校長顏龍源表示,「三創山坊生活學園加速器計畫」結合社區美食與該校室內空間設計科、電子科、製圖科,讓特教學生學習技能,加強就業能力,促進特教生適應社會。
教育局表示,這個計畫讓學生模擬創業過程,培養解決問題、團隊合作、資源開發的能力。此外,教育局也邀請專家學者,擔任諮詢導師,入校一對一指導,鼓勵與支持學校進行跨國、跨校、跨學制及跨領域的教育合作。
▲TOP
波隆納插畫展 24名臺灣插畫家入選
楊惠芳/臺北報導
二○二一年第五十五屆義大利波隆納插畫展昨天公布決選名單。五位評審以視訊方式,從來自六十八國、三千兩百三十五名插畫家的作品中,選出三百零三名入決選,其中二十四名是臺灣插畫家,包括為《國語日報週刊》畫插畫的張筱琦、二○一九年入選波隆納插畫展的陳盈秀、陳又凌等插畫家。
張筱琦獲知入選後相當開心,她從小開始畫畫,已經畫了二十幾年。張筱琦說,她入選的作品是描繪三名孩童,並以抽象的方式呈現他們發生的事,例如孩童在開車或飛翔等。她希望藉此傳達,人生不需要很多計畫,也可以很美好,預計今年或明年出版繪本。
▲TOP
臺中共融公園 今年擬再完成65座
張彩鳳/臺中報導
臺中市政府積極推動臺中美樂地計畫,以一年五十座的速度新闢、改建共融公園。市府建設局昨天在市政會議上專案報告,目前建設共融公園一百一十二座,改善陽光公廁三十五處,改善兒童遊戲場安全兩百八十處,今年預計再完成共融公園六十五座、陽光公廁十八處,並改善兩百八十一處兒童遊戲場。
市長盧秀燕表示,共融公園設置共融遊戲場、體健設施、無障礙步道等;陽光公廁改善通風、照明,設置置物區、求救鈴等,兒童遊戲場安全改善則提升安全係數,整修再利用舊遊具。
▲TOP
基市正濱設計透明片衣版 玩真人紙娃娃
李琦瑋/基隆報導
基隆市正濱國小藝術課教師吳愷翎設計真人紙娃娃課程「我是小小設計師──巴洛克,很時尚」日前入選廣達文教基金會教案徵選。吳愷翎說,該教案出自學生的提議,她再帶領學生以透明片為基底,從巴洛克藝術作品中汲取靈感,製作「衣版作品」,完成的作品能讓學生交換「試穿」,學生直呼有趣。
吳愷翎引導學生欣賞、解析巴洛克藝術的流行元素,並以臺裔服裝設計師吳季剛為例,鼓勵學生突破性別刻板印象。她帶領學生運用舊衣料,以畫、貼、縫、摺等技巧,在透明片上製作「衣版作品」。
學生許家綺說,她參考維梅爾畫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設計出巴洛克風的短袖、短裙,並在袖子上加上網紗。設計完成的「衣版作品」如果能剛好符合同學的身形比例,就會很好玩,好像真的服裝。她說,聽到吳季剛的故事,覺得人人不分性別,只要有想做的事就去做,不用在意他人眼光。
學生劉晏希表示,這堂課讓她了解巴洛克時期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服裝特色,她從中獲得靈感,設計出黑色長裙,搭配羽毛、亮片等裝飾,優雅又華麗。
圖說:基隆市正濱國小藝術課教師吳愷翎設計真人紙娃娃課程,讓學生創作能交換試穿的「衣版作品」。圖片提供/基隆市政府
▲TOP
宜縣公正耕耘盆栽田園 雙語介紹農作
阮筱琪/宜蘭報導
宜蘭縣公正國小帶領學生種植可移動式盆栽,實踐食農教育,並結合雙語和藝術教學。昨天在外語教師Grace帶領下,學生以雙語介紹自己種植的作物,也分享他們賞析米勒名畫〈拾穗〉的心得。
六年級學生游程涵說,鎮公所提供學校附近的閒置停車場當作田園,大家輪流照顧萵苣、白菜、蔥。陳宥廷則說,田園耕種結合外語教學、藝術賞析非常有趣,大家動手種植蔬菜、學習蔬菜的英文,體會〈拾穗〉中農者辛勞,會更珍惜食物。
圖說:宜蘭縣公正國小食農教育結合外語與藝術教育,昨天外籍教師Grace利用蔬菜當教材,現場進行英語教學。圖片提供/公正國小
▲TOP
吃鳳梨學英語 高市鳥松支持在地水果
陳景清/高雄報導
高雄市鳥松國中學校被鳳梨田圍繞,全校師生昨天營養午餐吃鳳梨來挺鳳梨農,外籍教師John更在「生活美語」雙語課程融入在地文化,要學生用英語來介紹鳳梨、切鳳梨,讓學生跨領域學習。
二年級學生宜善筑說:「學校附近三百公尺就有整片鳳梨田,我們上下學經過,都會看到鳳梨農在整地、栽植幼苗、灌溉、施氮肥、鋪蓋防水布、採收等過程,鳳梨伴隨著我們成長。」
學生顏季善也說,鳳梨是鳥松社區在地的水果,尤其台農十七號金鑽鳳梨最受歡迎,富含維生素B、維生素C、膳食纖維、酵素等養分,對於腸胃與心血管健康有很大幫助。
校長張振義說,這次鳳梨出口中國遇到阻礙,鳥松國中師生一早就到產地直接購買鳳梨,以實際行動支持在地水果。
圖說:高雄市鳥松國中營養午餐吃鳳梨,用行動表示對在地農民的支持。攝影/陳景清
▲TOP
從讀報了解食材的祕密
文•圖片提供/許智妃(苗栗縣照南國小教師)
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吃得健康又營養,更是現代人每天必須面對的選擇。苗栗縣照南國小學生閱讀《國語日報》獲得啟發,並透過個人一週飲食紀錄發現,「吃」是一件大學問。
認識我們吃的食物 教師請學生閱讀《國語日報》科學版的「原來作物有故事」專欄,學生發表心得說:「芫荽讓人愛恨分明。」提到芫荽,一時可能不知道是什麼作物,但說到香菜大家就懂了。遠在以色列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就已經發現芫荽的種子,它不只是調味料,也是中藥呢!
圖說:學生認識一份食物的分量。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