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育應分階段學習

人工智慧概念形成約三四十年前,初期技術生成僅二十年,成熟技術發展迄今不超過三年。今年初,Meta創辦人祖克柏預期AI助理用戶數將超越十億大關,是AI「非常重大的一年」。各級學生的AI學習應予重視。
全球第一波AI熱出現於一九九七年,IBM超級電腦「深藍」擊敗俄羅斯傳奇西洋棋大師卡斯帕洛夫。二○一六年,谷歌AlphaGo打敗南韓的世界圍棋冠軍李世乭,掀起第二波AI熱。第三波熱潮是兩年多前,OpenAI公布ChatGPT,生成可與使用者對話的技術。
人類不斷在更多新領域,被自己研發的AI打敗。將來人類就業是否會遭全面取代?甚至像正進行的以色列和伊朗熱戰,只是飛彈和無人機飛來飛去,人類未來是否生存難料?這些問題在小學高年級的科普及人文教育中,應告知學生AI確實能大量迅速蒐集資料,並進行解析,但人類仍主宰判斷、創新和決策。
國中及高中學生學識提升,判斷力趨成熟,可運用AI「因材施教」,安排學生獲得個人化教學的輔導。少子化導致生源不足的負面因素,似可轉化成有利小班制的AI教學,但要預作周全規畫。至於大學教育,最適合在AI時代推動混合智慧教育(Hybrid Intelligence),安排客製化的深度學習課程。
事實上,整個社會都應有信心,從各級教育著手,藉AI豐沛創新力再創社會高峰,過程中也積極發揮AI正能量,避免當數位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