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ny老師的節慶玩科學
香包防蚊驅蟲 暗藏玄機

端午節快到了,大耳貓跟Penny老師逛市場時,驚喜的指著攤子問:「老師,攤位上不僅有粽子,還有好多彩色的小袋子,那是什麼呀?」
Penny老師:「那是香包呵!端午節的傳統小物。以前人們在端午節吃粽子,也會用這些香香的小袋子祈求平安,驅趕蚊蟲呢。」
大耳貓:「真的好香呵!原來香包不只是裝飾而已。它有什麼特別的魔法嗎?」
Penny老師微笑點頭:「它裡頭有能散發香味的植物,藏著精采的科學原理呵,我們一起研究吧!」
傳統的端午節香包是放了天然植物的小藥包,能驅趕蚊蟲。
原來如此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農曆五月因氣候變得潮溼炎熱,蚊蟲也變多,容易傳染疾病,古人稱之為「惡月」或「百毒月」,並發展出辟邪驅病的習俗,如插艾草、菖蒲,飲雄黃酒,以及戴香包。
天然植物藥包
香包,也稱「香囊」,是結合草藥與生活智慧的小藥包,每家藥鋪或中醫師有不同配方。現代端午香包中,常見中藥材包括艾草、石菖蒲、紫蘇、藿香、佩蘭和薄荷等。這些植物氣味特殊,能干擾蚊子的嗅覺,具天然的防蚊效果。
香包可以掛在身上、門把或風扇旁,讓香氣飄散,有助驅蚊,效果約能維持一個月。若氣味變淡,可輕揉或晒太陽幫助釋香。傳統上,長輩會送小朋友老虎造形的「虎仔香」,象徵以老虎的威猛來驅邪避凶,守護孩子平安。
雖然香包多以天然植物製成,但仍須注意使用,例如蠶豆症患者應避免長時間接觸含薄荷成分的香包;孕婦則應避免氣味過濃的藥草。
防蚊液分三類
除了傳統端午香包,現代也有多種防蚊液,依成分可區分三類:
‧DEET(敵避):歷史最久,效果最強,可干擾蚊子辨認人體氣味,適合山區、溼地等蚊蟲多的地方,但略刺激皮膚,不建議用於出生不到兩個月的嬰兒。
‧Picaridin(派卡瑞丁):與DEET類似,但無氣味,較溫和,適合兒童與敏感肌膚的人。
‧檸檬桉油:來自檸檬油加利樹的天然植物精油,內含PMD(檸檬桉醇),氣味類似薄荷,有涼爽感。能干擾蚊子神經感應,對環境友善,但時效較短,建議超過三歲的兒童使用。
香包與防蚊液看似簡單,卻蘊含豐富的植物與化學知識。動手做香包,不只是節慶活動,更是有趣的香氣科學體驗!
高手過招
Q.香包裡大多是天然中草藥,但有特殊體質的人要小心使用。如果你有蠶豆症,製作香包時應避免哪一種植物,以免影響健康?
A.紫蘇
B.石菖蒲
C.薄荷
動手做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