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
搶救惡視力 下課關燈多戶外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圖/樹下繪本 (2025/5/13)

 下課時,你都在做什麼呢?在教室看書,跟同學談天,還是到戶外跑跑跳跳呢?

 近期有一篇發表在《亞太眼科雜誌》的研究,以臺灣七歲到十一歲的小學生為調查對象,發現如果下課時把燈關掉,清空教室,學童每天增加八十分鐘的戶外活動,能讓近視發生機率減半。如果學童是近視前期,快要變近視眼,也有延緩度數增加的效果。

臺灣國小學生超過半數戴眼鏡。建議多從事戶外活動,減少近距離用眼。

 
減少用眼 走出教室

 比較各國學童每週戶外活動時間,例如阿根廷的學童,近視比率僅一成,因為當地小學,每天下午有三小時在戶外踢足球。相當於一星期有十五小時在戶外活動。澳洲同樣近十四小時,澳洲的華裔學童,六歲到七歲的近視比率只有百分之三。

 反觀,新加坡僅三小時,六歲到七歲的近視比率百分之三十,是澳洲華裔學童的十倍。

 臺灣學童戶外活動預防近視研究計畫的主持人吳佩昌,也是目前教育部學生視力保健計畫主持人暨高雄長庚醫院的眼科部近視防治中心主任。

 吳佩昌的家族裡沒人近視,但他從國小二年級開始近視,主因是近距離用眼的活動太多。包括五歲起,每天五點起床寫書法;如果參加小提琴比賽,一天練習五小時。雖然他是比賽常勝軍,但小學二年級就近視。

眼睛病變 機率大增

 之後,他的鏡片越來越重,近視高達九百度。當他成為眼科醫師後,才發現近視是很狡猾的疾病。度數每增加一百度,黃斑部病變會增加百分之六十七;視網膜剝離的風險增加三成;青光眼、白內障的機會也增加兩成,這些都是會傷害視力的眼睛病變,嚴重者恐失明。

 吳佩昌擔任眼科住院醫師的第一年,看到很多人因為近視的併發症而飽受「惡視力」之苦。隔年,他接受散瞳眼底檢查,發現視網膜有一個破洞,趕緊醫治。

 吳佩昌拿夜市射飛鏢來譬喻,牆上掛著一顆一顆的水球,如同眼睛,近視會讓眼睛的眼軸拉長;當近視越深,眼軸拉得越長,就像氣球被灌了更多水,外殼就會越來越薄,眼球越來越重,容易拉伸,出現破洞、裂開,導致視力受損。

臺灣學童 近視偏高

 臺灣學童近視比率偏高,小一學生近三成,小六學生則高達七成。過半國小學生戴眼鏡。如果能在國小、國中、高中階段增加戶外活動,有效控制近視,便能降低眼軸過度拉長,避免高度近視,有助於減少未來臺灣失明人口。

近視會讓眼睛的眼軸拉長,以水球為例。近視越深,眼軸越長,容易發生眼部病變。

 
QA時間

  Q.快近視怎麼辦?

  A.學童散瞳檢查後的度數落在遠視小於或等於七十五度,就屬於「近視前期」。近視前期變成近視的風險,高達十四倍。一旦進入近視前期,建議密集做眼科檢查。譬如,三個月或六個月須做散瞳驗光,並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和眼科醫師討論是不是要在睡前使用低濃度散瞳劑的眼藥水,預防眼軸拉長,減緩近視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