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聰明學金融國際篇
海外投資 須多方考量

文/葉國俊(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 圖/巫俊郡 (2025/4/22)

 某一天晚上,小韜與爸爸在客廳看電視,新聞播報美國總統川普說台積電要到美國投資兩千億美元。

 小韜好奇的問:「我記得之前不是這個數字,怎麼金額突然增加了?」

 爸爸回覆:「台積電釋出消息,預計到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六百五十億美元,後來又召開記者會,公布再增加一千億資金,但川普總統常出面促成『加碼』投資。不過,台積電官方暫無回應。」

 小韜歪頭說:「原來如此。我很好奇台積電為什麼不多在臺灣設廠,而是到海外投資。這種投資如何實施呢?」

 爸爸回答:「企業選擇國內或海外投資,須評估市場及獲利潛能,雖然海外投資可能得到更高收益,卻會使國內工作機會減少。」

大家來討論

 個人或企業想海外投資,須考量許多因素,除了賺錢與否,「地緣政治經濟」的變化也須納入參考。

 地緣政治經濟,是指國家間因為地理位置、能源及經貿因素,產生的政治與經濟影響力。

 美中貿易戰與新冠疫情後,國際貿易局勢發生劇烈變化。為了確保供應鏈穩定,提升競爭優勢,有些接近原料來源的客戶或國家,開始要求迅速交貨,並傾向避開在某些敏感地區生產商品,以降低關稅衝擊造成的虧損。

 以台積電的海外投資為例,增設「南京廠」,是因為中國市場廣大,帶來許多利潤,但我國政府限制不在該廠投入先進製造工法,避免技術外流。

 投資「熊本廠」是日本政府提供建廠補貼,試圖恢復原先在半導體行業的主導地位。

 近期的「亞利桑那廠」投資,是因為台積電多數客戶在美國,到那裡設廠可以在美中貿易衝突未緩和的情況下,確保美國所需的晶片產量不受影響。

 半導體產業有個特點,是獲利或虧損金額都非常龐大。製造電腦和手機這些能讓人快速獲得資訊的產品,都需要半導體零件,隨著技術日新月異,產品研發越來越快,才導致這個行業的營收起伏較大。

知道多一點

 龐大的資金成本及高風險市場波動因素,讓過去在半導體行業居領先地位的日本選擇逐漸退出生產市場,讓臺灣及韓國接棒崛起。

 然而,因為地緣政治經濟衝突擴大,各國決策逐漸轉為「即使虧本也要自主持有半導體」,因此近十年來,日本不但邀請台積電前往投資,甚至提供許多優惠。

 日本政府同時也支持Rapidus公司在北海道設廠,希望能研製出與台積電質量相同的晶片,藉此恢復過去的產業地位,後續發展值得大家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