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與言論自由的拔河

美國國會在去年通過《TikTok禁令》,因它受中國政府的控制,要求TikTok與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分離。美國羅格斯大學網路傳染研究所報告顯示,TikTok淡化與中國有關的負面內容。例如在社群平臺Instagram,與維吾爾和西藏相關的內容,分別有八成四和三成二反中共;但在TikTok類似內容比率僅百分之十一和零點五。總體比較,TikTok演算法產生的親共內容是反共內容的三倍。
利用文化洗腦吸引支持者,過去在許多國家發揮重要作用。如今這樣的文化洗腦戰術,已透過數位平臺進一步擴展,對於民主國家的輿論與資訊生態產生深遠影響。這也引發各國對數位平臺可能成為輿論操控工具的擔憂。
美國聯邦法院判決TikTok在一月十九日要與中國母公司剝離的禁令。由於川普在TikTok有近一千五百萬追蹤者,在競選總統期間,TikTok更是他與年輕選民互動的重要工具。為了投桃報李,他上任前即表示,將尋求「政治解決方案」,暫緩執行此禁令。
TikTok在十八日晚間宣布「終止在美服務」,之後宣稱獲得川普保證,十四小時後即起死回生恢復服務。川普上任第一天即簽署行政命令,將TikTok禁令延後七十五天,讓TikTok有更多時間找買家。《紐約時報》批「簡單推翻TikTok禁令,將引發嚴重的法律問題」。言論自由與國家安全拔河正考驗美國的智慧,各國引頸觀望美國最後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