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東港王船文化館開箱 探索王爺信仰科儀
屏東王船文化館可從不同視角觀賞、研究鎮館的「典藏王船」(上圖),館內也展出迎王祭典中的各色人物、職掌的工作與服飾(下圖),讓人一窺科儀的奧妙。
臺灣唯一聚焦王爺信仰文化,座落在屏東縣東港鎮的王船文化館,日前啟用。館內不僅有國寶級匠師聯手打造的鎮館之寶「典藏王船」,還深入淺出介紹屏東特有迎王平安祭典,使國家級重要民俗文化資產,衍生觀光、教育和傳承等意涵。
信仰風俗 沉浸式展出
王船文化館外觀以船形與海洋為意象,白色外牆可做光雕投影,館內則規畫「海洋信仰」、「千歲巡狩」、「屏東代巡」、「打造神舟」與「東港迎王」五大主題展區。一樓的環形沉浸式劇場,透過多媒體科技影片《生命的長河》,可讓觀者有如置身祭典現場。
二樓常設展「千歲巡狩」,展區呈現館方蒐集南臺灣國家級民俗無形文化資產,包括南鯤鯓海漂王船、馬鳴山五年千歲大科、西港刈香、臺南十三艙、南關線三大廟和東港迎王平安祭典等文物,呈現臺灣王船的演進與海外的王船文化。
鎮館王船 老藝師手造
三樓「王之舟」展廳聚焦在屏北與屏南的王船特色,透過做為儀式「法器」的王船模型或紙王船,呈現屏東王船歷史演變。
此層的最大亮點是鎮館之寶,總長四十二公尺的「典藏王船」,由東隆宮王船組匠師陳明益、蔡文化、謝春長和潘鳳得四人所造,在此可從平常祭典少見的視角,俯瞰王船內部陳設和構造。
東港迎王祭典中,有除災祈福的「替身仔」習俗。
聚焦祭典 替身仔除災
四樓則以三年一科的東港迎王平安祭典為主軸,以人物模型、神轎及儀仗器物等還原「迎王祭典」繞境場景。例如,跟隨迎王隊伍中,時見身負刑具「枷」或手拿可驅邪避凶「天地掃」掃香路的信眾,藉此還願謝神與祈福消災。
東港迎王祭典中,還有特別的「替身仔」習俗,居民準備祭品、金銀紙等「犒軍」,並在金紙綁附紙人,送王時一併燒掉,替代信徒去煞除災。
迎王祭典文物展示,左圖為鯉魚公,右圖為夯枷儀式的「枷」。
展覽資訊
王船文化館每週二到週日早上九點至晚間六點,開放購票入場;屏東縣民享優惠票價,而東港、南州、小琉球迎王三鄉鎮居民免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