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時事即時通
國際無車日 低碳里程響應環保

文/洪佳如 圖/達志影像 (2024/9/22)

 「低碳里程」與「碳足跡」息息相關。碳足跡是指個人、組織或產品在生產、使用或參與活動中,因為移動和運輸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平時如果能有意識的減少碳足跡,降低運輸里程與碳排放量,就能有效愛護地球。

舉辦「國際無車日」是為了降低空氣及噪音汙染,減輕人類帶給地球的傷害。

行低碳交通 
零排放愛地球

 實施低碳里程最好的方式,是儘量選擇環保、少排放的移動工具,例如搭乘公車和火車等大眾運輸工具,或騎自行車、電動車與步行,減少開車或租車的次數,降低燃料消耗。如果真的需要車輛代步,也可以搜尋附近的共乘服務,減輕環境負擔。

 在眾多交通工具中,自行車被視為「零排放」最佳選擇。每年九月二十二日為「國際無車日」,目的是鼓勵大眾多使用友善環境的交通工具,不僅有益身體健康,減少碳排放,還能保護地球生態。今年臺北市交通局為響應國際無車日,在九月二十日到十月十一日,提倡騎自行車到指定地點,自備環保杯兌換免費咖啡活動,鼓勵節能減碳。

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能有效降低碳排放,愛護地球環境。

縮減碳足跡 
多元方式參考

 平時除了避免開車來降低碳排放,國外專家建議,搭乘飛機次數也應減少。因為航空飛行會向大氣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其他汙染物。

 如果一定要搭飛機,可以選擇標示省油機型的航班,或尋找使用替代性燃料,低排放的航空公司。有些航空業者會在官方網站提供計算碳排放服務,乘客可依搭乘時釋出的碳排放捐款;也可以實際行動,輕裝上飛機,避免衝動購物,減輕飛機乘載重量,實踐低碳里程。

 食、衣、住、行各方面都有降低碳足跡的辦法,比方購買有低碳足跡或環保標章的產品,自備購物袋,不選過度包裝商品;挑選電器時,選擇有LED燈、節能標章或耗能較少的產品;飲食方面,可以吃當季或在地食物,減少使用免洗餐具;也能培養隨手關燈、關水習慣,一起為守護地球努力。

公民知識站

 舉辦國際無車日,可追溯到一九九八年的法國。當時因為空氣及噪音汙染嚴重,法國許多年輕人自願發起在九月二十二日這天不開車的活動,成為第一個「市內無車日」。

 二○○○年二月,此舉被歐洲聯盟納入環保政策,目前全球有近一千五百個城市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