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學趣體驗
法律小劇場 好戲開麥拉

班級法律小劇場演出,展現同儕共學的成果。
不小心收到假鈔,怎麼辦?小朋友想為可憐動物發動募款,可以嗎?等紅綠燈時,騎士滑手機沒關係吧……許多生活法律問題,在每週一《國語日報》的「學法律保護自己」專欄都有探討與完整介紹,對懵懵懂懂的六年級孩子幫助很大,因此教師納入學期學習的素材。
有效閱讀 標示文本重點
專欄的內容都會提到法律條文,所以教師先介紹標示法律名稱的書名號及法律條款的寫法,接著,請學生用紅筆,以「括號」及「畫線」方式標記重點,「凡看過一定要留下痕跡(畫重點)」,但痕跡不可過於凌亂,所以要反覆練習取捨,找到真正的重點。
小組討論法律案例。
小組合作 展現精采創意
學生自由分組後,各組把案例編成戲劇,並視情節決定是否做道具。
旻廷這一組是「創意點子王」,簡單的切割掃把、塑膠板,再黏合、著色,就做成了「活動式紅綠燈」;排戲時,用兩張板凳及掃把做成摩托車,但如何表現它正在前進?他們讓路人後退走,就製造出摩托車前進的錯覺。種種創意展現,令人驚豔又印象深刻。
律臻這一組合作默契十足,表現也很吸睛;演戲時,不論是演交通警察或盜用他人WiFi的窮學生,律臻感情收放自如,讓人彷彿在看精采的八點檔。
學生製作假鈔道具。
演戲成長
學習正確觀念
表演結束前,小組必須重申正確的法律觀念或做法。例如,機車停靠安全的路邊,就可接手機來電;又如:教導辨識真鈔技巧,「誤收假鈔,絕對不能繼續使用,必須交給警察或銀行處理」。
剛開始演出,有些學生說話音量小,也常背對觀眾,不敢有眼神交會。不過,經過同儕相互學習,彼此鼓勵,後來的法律戲劇發表,他們的表現都落落大方。
演法律故事的學習效果顯著,每逢週一,學生就主動翻閱有什麼新案例,還會拿舊報紙與教師討論適合學習的主題;回家後,也樂於與家人分享法律常識與觀念。學生瑞琪對媽媽說:「我們用演戲來學法律很有趣,不會無聊呵!」
這是很好的學習方式,學生透過琢磨案例的呈現,內化法律常識,儘量避免誤觸法網。
法律小劇場開演,觀眾看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