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長公民課 我問 所以我在
為什麼需要民主?(二之一)
大家在學校應該都有投票的經驗,對你來說,民主投票的意義是什麼?不論是選班長、決定班級事務或未來的政治選舉,你有想過為什麼這些事情要透過投票決定嗎?
在思考這些問題之前,不妨先來了解一下近期有關「民主」的國際大事:日前,中國人民因為政府嚴格的防疫政策,爆發大規模的抗議行動。人民要求停止堅持清零的防疫措施、高喊政府領導人下臺,引起全球關注。
由於這次是以「舉白紙」作為抗議主題,這場抗議也被稱為「白紙運動」或「白紙革命」,並被認為是自一九八九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後最大的抗議行動。
巧合的是,在白紙運動爆發期間,臺灣正好經歷地方選舉及修憲複決,兩個國家形成鮮明對比:一邊享有民主自由,一邊抗議獨裁專制。
這樣的對比也讓許多人深刻意識到,民主自由與獨裁專制之間有多大的差異——我們身處在民主自由的臺灣,可以投票、批評政府,選擇自己喜歡的政治人物,並且不用擔心被權力者威脅,確實是獨裁專制國家的人民享受不到的。
不過,在臺灣還是有很多人質疑民主的價值,並對民主環境有所懷疑。他們時常會主張人民要的只是好好生活,不需要有政治權利,並且褒揚一些沒有民主自由,卻看似經濟繁榮的國家,例如中國或新加坡等。
一起來思考
這裡涉及了一個亙古的哲學問題:民主價值是什麼?它為什麼值得我們捍衛?或者,用現在通俗的話來說:民主可以當飯吃嗎?如果不能,那它為什麼重要?
「民主可以當飯吃嗎?」實際上的意思是「民主不能當飯吃」。「飯」只是一種象徵,用來代表經濟、民生、生活水準,所以它的意思大概是:民主不能為我們帶來經濟、民生、生活水準。
在許多政治討論裡,這個論點時常出現。他們認為,人民要的只不過是好好生活,比起民生所需和娛樂,那些參與政治、討論政治、投票、言論自由等都不是必需品,只是一些可有可無的權利。簡單來說就是:你不去投票,你也不會怎麼樣。
這個說法在哲學上確實有跡可循。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Plato)就曾支持哲學家皇帝、反對民主,他認為政治應該交由有智慧並正直的人來領導,而那個人就是哲學家皇帝;如果選擇民主,反而會使政治受到沒有能力的普羅大眾破壞。
政治哲學上的家父長主義( paternalism )也認為,政府如果為人民著想,並以人民的利益為行動方針,那麼用這個作為限制人民政治權利與自由的理由,是合理且正當的。相反的,讓人民享有太多政治權利,反而可能損害人民本身的利益。
這些說法都為「民主可以當飯吃嗎?」的質疑奠定了哲學基礎。總結來說,他們並不是為了獨裁而獨裁,而是為了民眾的利益而獨裁。所以哲學家皇帝如果真的存在,那他就與那些昏庸無能的皇帝不同,他將具有智慧、膽識、正直的心且受到大家的敬重。
想一想
這套理論聽起來很值得身處民主社會的我們思考。
不過,也許我們可以想一想,如果這個主張有道理,且民主真的不值得捍衛,為什麼那麼多國家都堅持民主政治,又為什麼學校班上要用投票的方式來選幹部呢?
下一期,我們將繼續探索這個問題。
小知識
文中家父長主義(paternalism)指的是個人、組織或國家,以「為了你(或大家)好」的理由,去限制、干預人或群體的意志和自由。他們認為對不夠理智的群體來說,這樣的干預行為可能會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