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Let's SDGs創新良食永續未來
青農返鄉 打造優質有機米品牌

文‧圖/吳其融 (2022/7/12)

去年底,鍾雨恩(中間)帶領的天賜糧源產銷班,成為全國十大績優產銷班。圖為鍾雨恩與他的夥伴。

聽在地故事

 中央山脈、海岸山脈之間的平原地帶──花東縱谷,是全臺有機農業耕作比例最高的區域,其中有機耕作面積最大的地方就在花蓮縣富里鄉。

 一九九五年,臺灣還沒有有機農產品的驗證標準,當時富里鄉的磚窯居莊園就開始做有機水稻的耕作試驗,並取得MOA有機驗證。隔年,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畢業的賴兆炫,決定辭去大公司採購一職,返鄉開始試驗有機水稻,而後創立對生態友善的銀川有機米。

 在富里有機水稻試驗的那些年,另一位重要人物鍾雨恩剛上小學,離開了富里老家、離開了阿公阿婆,到臺北讀書。二○一○年家鄉阿婆過世,促使鍾雨恩的爸爸提早退休,選擇與在地零散有機農戶共同組成「天賜糧源產銷班」;然而事事不會都順人意,在籌備有機產銷班的過程中,爸爸罹患心血管疾病,命運之神又將鍾雨恩送回富里,扛起產銷班運作的任務。

 新產銷班成立為當地帶來不小震盪,不過在米廠、農會及產銷班的共同努力下,有機水稻的收購價格形成良性競爭,不再惡意削價,讓有機水稻戶有更好的生存環境;此外,持續的田間生態調查、循環農業試驗、有機資材運用都成為孕育富里有機農業的重要推手。

為地球想一想

 天賜糧源產銷班為了富里鄉有機農業,做了什麼努力呢?

Step1

導入科學管理 掌握土壤環境

 為了實際掌握土壤與農作情況,鍾雨恩與花蓮農改場積極合作,定期檢測土壤,再與合作農民一起調整肥培(施肥培育)。

 例如運用工業技術研究院試驗的稻殼炭化成果來活化土壤,接著調查田間害蟲、運用有機資材,像是農業剩廢料製成肥料等,調整田間環境。

利用黃色陷阱紙捕捉田間昆蟲,監測生態環境。

Step2

持續生態調查 有機等於生機

 到底有機農業對生態有什麼幫助?

 花蓮農改場在有機耕作與傳統耕作田區採樣調查,發現掠食性昆蟲,如日本長腳蛛、橙瓢蟲(生態指標昆蟲)數量,在有機耕作田區裡明顯增加了,其他還包含寄生在各類昆蟲的稻苞蟲羽角姬小蜂、凹頭小蜂和肉食性的螳水蠅等。

 另外,從去年開始,雙方也展開下一階段更長期的生態調查。

拉近消費者與產地距離,體驗有機農業環境的美好。

Step3
改善稻米產銷 重建新式鄉村

 鍾雨恩不僅承擔農業生產現場的工作,同時身兼銷售重責。自二○一五年開始與富里鄉許多青年運用米廠旁的大草皮,籌畫穀稻秋聲草地音樂會,拉近消費者與產地的距離;另外,他也與不同單位合作,推動大米缸計畫,使企業資源挹注社福團體,讓許多需要幫助的小朋友都能吃到優質的有機米。

 鍾雨恩提到:「重建新時代鄉村社會刻不容緩,以前鄉村過於著重生產,其實成功的有機農業需要各種人才。」於是他成立富里製造農村實驗基地,期望更多回鄉創業青年發揮創意,行銷在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