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首度舉辨Open Call科普創意松頒獎典禮暨科普成果展,昨天在臺北市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登場,除頒獎及作品展示,並集結四十五項科普活動計畫與科普產品製播計畫成果聯展,吸引大小朋友參觀。國科會主委吳政忠頒授獎狀給二十一組得獎團隊,表揚並肯定青年學子展現的多元科普創意及科學轉譯影片能力。科普創意提案類,高中職組金獎由彰化縣二林工商「哇哈哈科學服務團」曹佩容、洪千喻、陳穎豐獲獎。
今年夏天屏東縣「看海美術館」捲起一股普普新浪潮,「華麗的綻放:女性藝術家的美學之旅」特展邀請兩名日本女性藝術家阿部有加、大塚麻子及臺灣小說家黃寶蓮創作,並打造高達六公尺的貪食兔,充滿童趣。策展人、世新大學教授曾鈺涓說,展覽傳遞女性追求自我實現的意念外,更透過藝術表達對文化和社會議題的關注,期盼引領參觀者走一段人生最美的旅行。源自畫作虛空貪食兔反思欲望來自日本的新普普
屏東縣墾丁國小與鵝鑾鼻分校十六名畢業生,日前在海底潛水領取畢業證書,不僅是四屆學生中最多一次,更寫下全員下水紀錄。學生王路卡上週剛取得合格潛水員執照,還獨立下潛領證,當天有三隻牛港鰺穿梭觀禮,見證海洋教育的成果。校長許淑眞表示,校訂課程以海洋學校為主軸,從一年級親海戲水、二年級浮潛訓練、三年級基礎自由潛水、四年級SUP訓練、五年級衝浪挑戰到六年級水肺潛水,畢業生則挑戰潛入海中領取畢業證書。
苗栗縣龍坑國小積極推動讀報教育,申請讀報實驗班,從晨間閱讀、新聞分享、評論到朗讀好文,更延伸觸角,舉辦相關體驗活動。五年級學生投稿多篇文章,已陸續刊登在報紙上,激勵學生寫作信心。學生鄭羽喬表示,自從開始閱讀報紙之後,學習到更多的語詞,她寫下疫情期間爸爸從埃及工作回來,必須要居隔,只聽見爸爸聲音卻看不到的心情。學生蔡紫婕說,剛開始覺得閱讀是苦差事,但從中學到許多寫作技巧,像媽媽到學校
臺北市陽明山的平等國小日前舉辦一百零二周年校慶,學校來了一名神祕嘉賓,是一百歲的教師柯雪月,她當年在平等教的學生,近九十歲的李明聰也到校陪同。校長賴婷妤表示,今年校慶前接獲柯雪月兒子的電話,表示柯雪月想參加校慶。她在日治時期考上教師,當時日本名為「秋元雪子」,學生稱「雪子老師」。李明聰說,他與孩子、孫子都讀平等國小,雪子老師年紀大,已經忘記他們了。學生曹欣婷表示,當天站在雪
為洗刷行人地獄汙名,行政院院會昨天通過「行人優先交通安全行動綱領」,交通部、內政部、教育部等多個部會提報從不同面向改善交通。其中教育部推動包含學校教育的「交安教育向前行」,以及社會教育的「村里來開講」與「停讓你我他」三個行動方案,以期透過扎根學校交通安全教育、推動路老師深入村里宣導,以及推廣停讓文化運動,從小養成以人為本的交通安全觀念。教育部表示,為協助交通安全教育課程模組的推廣,一一一年已辦理研習四十一場次、製作教材包三單元及十支教學影片,一一二年將持續製作教材包五單元、規畫拍攝五支交通安全影片,以及辦理三十六場次研習,促使各校落實推動分齡分眾的交通安全教育。至於社會教育部分,將規畫
明年的彈性放假減少。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昨天表示,明年核定總放假日數為一百一十五天,其中三天以上的連續假期,分別有開國紀念日三天、農曆春節假期七天、兒童節及民族掃墓節四天、端午節三天。人事行政總處表示,今年彈性調整放假及補行上班多達六次,引起反對意見,考量農曆除夕及春節是國人最重視的民俗節日,民族掃墓節具有慎終追遠意涵,因此修正「政府機關調整上班日期處理要點」第四點及第五點規定,將彈性調整放假範圍,由現行「應放假之紀念日及節日」調整為「除夕前一日」及「兒童節及民族掃墓節」;補行上班原則由現行「提前於前一週星期六」,調整為「當週或次一週星期六」,以落實週休二日。
巴西籍的足球明星小維尼修斯,目前效力西班牙足球甲級聯賽皇家馬德里隊。五月二十日比賽時,遭對手球迷以種族歧視語彙辱罵。事後警方逮捕涉嫌的七人,對手瓦倫西亞隊也遭罰款。圖為二十四日開賽之前,皇馬全體隊員穿上小維尼修斯的二十號球衣,以行動力挺隊友。
美國黃石公園二十日一頭小野牛陷在溪中,並與牛群失散,一名男子後來將牠推上岸。小野牛在與人類接觸後,受牛群排擠,園方始終無法讓牛群接納牠,為避免造成遊客危險,最後將牠撲殺,此舉引起民眾不滿。圖為奧克拉荷馬州的野牛資料照。
兒少輕生案件逐年增加,但現行沒有常設調查機制,且死因回溯調查只針對零歲到六歲。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昨天舉辦「兒少自殺原因回溯調查機制」公聽會,有專家學者建議,將死因回溯調查延伸到十八歲。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表示,現行調查機制未觸及校園文化,侵害學生權益情況也未改善,包括學校違法要求學生寫自述書,並將反省內容用於懲處,也未依法給予學生陳述機會,就直接記警告記過,即使學生已透露輕生念頭,學校仍採高壓逼迫。她建議在國家人權委員會或行政院層級,建立兒少自殺原因回溯調查委員會,進行最終認定。行政院兒少福利與權益推動學生代表聞英佐表示,兒少自殺原因可能來自學校不當管教、課業壓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