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新冠肺炎,搭飛機時人心惶惶,究竟機艙的空氣安全度如何呢?
飛機機艙是個圓筒狀的密閉空間,所以當疾病可能透過飛沫、空氣擴散時,機艙常被誤以為是危險區域。
不過,工程師早在打造飛機時,就已經針對機艙空氣設計好循環系統,機艙內空氣的潔淨程度超乎大眾想像呵!
引擎高溫 替空氣消毒
現代噴射客機多半飛航在距離地表約一萬公尺以上的空中,在這麼高的地方空氣相當稀薄。因此當飛機飛到超過三千公尺的高度時,飛機的客艙會逐步加壓空氣,確保旅客不會因為氣壓過低而缺氧。
飛機要怎麼增加客艙氣壓呢?這些空氣來自於飛機強而有力的動力源──引擎。飛機引擎把空氣從進氣口吸入後壓縮,產生超過攝氏一百七十度高溫,其中大部分的空氣提供飛機引擎燃燒,產生飛行動力;少部分的空氣經由熱交換系統與過濾系統處理後,把空氣降溫、濾淨到適合飛機客艙的溫度與品質,成為客艙新鮮空氣的來源。
大家可以想想,在飛機引擎超過攝氏一百度的溫度下,絕對不是一般細菌、病毒可以存活的地方,所以從引擎經高溫方式進入機艙的空氣,可以說是毫無病毒與細菌的乾淨空氣。
過濾系統 醫療級潔淨
除了從引擎引入新鮮空氣,機艙內部也有過濾系統可以讓空氣循環再利用。飛機所使用的過濾系統,與醫院隔離病房的系統等級相同,僅能讓二十奈米以下的顆粒通過;而這次新冠肺炎的病毒顆粒,大小多在六十至一百四十奈米之間,所以只要是經過機上空氣過濾系統處理過的空氣,幾乎沒有病原體存在。
雖然循環系統會讓飛機比較耗油,可是對於客艙空氣的潔淨非常有幫助。根據資料顯示,一般商用航空器的空氣更新頻率,是每小時二十到三十次,相較於餐廳、電影院等人潮聚集的公共空間,每小時僅能更新一到三次的情況,商用航空器的空氣相對更為安全。
有人會問,如果我不想要機上空氣循環利用,可以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像是十七年前的SARS時期,就有航空公司為了旅客健康,完全關閉機上空氣的循環系統,讓飛機機艙的空氣仰賴引擎的新鮮空氣單向補充,保持不斷換新空氣的狀況。
口罩配洗手 防護升級
儘管飛機的空氣過濾系統相當安全,但如果乘客身旁坐著一位病毒帶原者,病毒還是可能經由帶原者的飛沫傳染給其他人,或是噴濺到扶手等地方,被其他旅客摸到後不小心「病從口入」。
因此與其擔心機上空氣不夠安全,不如著重在勤洗手、避免手部接觸口鼻間接感染;當然戴上口罩也可以防止他人飛沫噴濺到口鼻,提供進一步的防護呵!現在你對於搭乘飛機,是不是更放心了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