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小知識

風險意識與醫療能量不足 義大利病亡數居冠

(2020/04/09中學生報)
文/張孟仁 圖/美聯社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始於亞洲,卻在短時間內於歐美地區蔓延,其中義大利成為歐洲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病亡率逾百分之十,死亡病例數居全球之冠,遠超過最先爆發疫情的中國。歐盟的開放式邊界使疫情以義大利為起點,快速擴散。義大利是全球熱門的旅遊目的地,外來遊客眾多,增加了疫情防控的困難,除此之外,致使義大利疫情演變成這麼慘重的原因為何?

親暱人際距離
加速病毒傳播

 文化風俗與生活習慣是導致義大利新冠肺炎病例飆增的一大主因。義大利人天性熱情,慣以擁抱等肢體接觸的方式表達情感,親友一見面就會進行打招呼三部曲─握手、輕擁、臉頰貼臉頰,喜歡近距離互動聊天……,這些生活習慣加速了病毒的傳播,犯了防疫的大忌。
 據社會學研究,「貼頰吻」這種社交禮儀深植於家庭與社會連結緊密的地中海文化;因此,同樣根源自地中海文化,慣以貼頰吻打招呼的西班牙和法國,也緊接在義大利後迅速淪陷,西班牙的死亡病例數也超越了中國。雖然三月初義大利 政府因應疫情頒布了禁止民眾親吻、擁抱以及握手的禁令,但疫情已陷入失控的局面。
 此外,南歐自公元前七世紀孕育出的「廣場文化」,在疫情期間成為群聚感染的溫床。古希臘和羅馬的集會廣場構成古代都市政治、經濟、宗教活動的中心,也是國民行使權力的舞臺。至今,廣場(Piazza)仍是南歐都市文化的主角,到處 都可見到形形色色的廣場,包括教堂廣場、市政廳廣場、古堡廣場等,人們常聚集在廣場上進行五花八門的活動。健談的義大利人喜歡群聚在廣場聊天,享受戶外的陽光,「這麼美的天氣,你不能待在家裡。」流連在廣場上的民眾如此告訴記者,透露了義大利人面對疫情時依舊浪漫。

錯失防疫黃金期
老齡人口陷危機

 然而,義大利「樂觀浪漫」的民族性反映在防疫上,卻成為不利的因素。政府對疫情的輕忽態度,使其錯失了防疫的黃金時間。雖然義大利政府在一月底就宣布對大陸和港澳斷航,卻沒有對轉機的旅客採檢,成為防疫的一大漏洞。
 義大利政府在確診病例暴增後,開始祭出封城措施,但控管卻不像「中國式封城」那麼嚴格,民眾仍能因工作和醫療等理由進出城市,直到三月十二日才開始規定藥局、超市以外的商店暫停營業,為時已晚。即使封城措施寬鬆,還是有民眾群聚上街抗議封城和戴口罩等防疫措施,要求政府「歸還自由」。義大利從初期的封城演變為封鎖全國,控管政策愈益嚴格,仍有數萬民眾忽視封城令,四處走動遭逮。「樂天派」的義大利人對新冠病毒的風險意識普遍太低,使國內的疫 情防控更加棘手。
 義大利社會的人口結構,也是導致新冠肺炎病例數急速增加,且病亡率高的重要原因。義大利是全球高齡化程度排名第二的國家,六十五歲以上者占全國人口將近百分之二十三,僅次於日本。而由於義大利人的家族連結緊密,多三代同堂 ,通勤上班的年輕人容易把病毒帶回家,傳染給抵抗力脆弱的長者,增高了患病風險。調查顯示,義大利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中,有高達八成七是七十歲以上的患者。

歐債衝擊經濟
醫護資源短缺

 除了社會與文化因素,政經因素導致的醫療資源短缺問題也是致命的關鍵。義大利自二○○八年金融海嘯以來,經歷了金融危機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由於歐元區實施嚴格的預算赤字政策,義大利不得不削減預算,公共醫療衛生系統的預算也是被大幅刪減的項目,導致醫療體系能量緊縮。
 近五年,義大利有七百多家醫療機構結束營運,數萬醫護人員遭裁撤。因此,義大利新冠肺炎病例爆增,使醫療體系瀕臨崩潰。雖然醫院取消非急需手術,將手術房改為加護病房,並動員退休醫護與剛畢業的醫學生上陣協助,仍無法負荷大量湧入的新冠肺炎病患。在病床短缺和呼吸器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義國政府下令優先將資源提供給最有機會存活的病患;而因缺乏醫療防護,義大利確診案例中約有百分之八是醫護人員。
 綜而言之,義大利政府防疫措施起步太慢,加以促使病毒快速傳播的文化習慣、不堪一擊的高齡化人口與醫療資源匱乏等問題,使義大利成為這次疫情的重災戶。日前,義大利新冠肺炎病亡數已破萬,占全球死亡病例近三分之一,義大利政府的防疫措施逐步加碼,陸續關閉公共場所及中斷企業生產活動,評估參考南韓的模式,對確診者進行移動追蹤,期能有效使確診病例與病亡數趨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