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孩子的特性和優勢能力 | |
文/曾意清(特殊教育個人工作坊) | |
小志是個很容易焦慮的孩子,上小一的第一天,還沒有進到教室內,就緊張得在走廊上吐了一地,然後緊摟著媽媽,有一搭沒一搭的哭泣著。老師心想:「糟了!恐怕得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他才能慢慢進入學習狀況了!」 但事實倒不如老師想像的困難。第二天,小志彷彿變了個人似的,雖然仍是有點兒羞怯的摟著媽媽進教室,卻面帶著可愛的笑容,開開心心的和兩個老師熱情的打招呼。之後,每次遇到學校裡熟悉的老師,甚至陌生的訪客,小志總是表現得異常熱絡,用他不大流利的語句,一一的和人家握手、打招呼;我們常笑稱他是我們特殊班的外交官呢! 但是小志在面對陌生的環境時,仍會有莫名其妙的恐懼感。雖然不是個自閉症的孩子,他的聽覺卻和一些自閉兒一樣異常的敏感,害怕密室的回音或是巨大的聲響,很自然的就對於陌生或嘈雜的環境心生恐懼。例如第一次到體育館參加活動、第一次外出參觀舞獅表演、放鞭炮、看電影等場合,都會有異常的退縮或恐慌的反應出現。 最近一次見到小志時,他已經上國中了。他參加了童軍團,在特殊運動會的會場,看他雄赳赳氣昂昂的掌旗,令人激賞的走過司令臺,臉上仍是一貫羞澀又得意的笑容。老師們的心中真有著說不出來的感動,眼眶也跟著溼潤了起來。 發展優勢能力技巧1 鼓勵開朗熱情的社交能力 傳統的特殊兒童教育,會習慣去注意孩子表現不好的一面,家長或老師常汲汲營營於各種方式的治療,努力彌補孩子表現不足的能力,或已經造成事實的缺陷。我們或許該從另一個觀察點來俯瞰孩子的各種表現,對於孩子的興趣和優勢能力,也能有進一步的了解,從而發揮他的所長,為孩子日後的生活另闢成功的蹊徑。 小志的媽媽著眼於小志開朗熱情的社交能力,積極鼓勵他參加團體活動,為別人服務,也改善了他害怕接觸陌生環境的恐懼感。 另有一個家長的孩子喜歡吃甜食,他的媽媽便到飯店學習做西點,以便日後可以帶著孩子學習一技之長。許多在世界上成就卓著的自閉症學者,之所以能有超乎常人的成就,常是在成長過程中,順著他所迷戀的事物持續成長,給予正確的引導,才能有非凡的成就。 這些童年時期執著迷戀的狀況,我們不是常把它視為一種僵化的缺陷,而亟思用各種行為治療法來「改善」嗎?其實,若能善加引導,有可能是孩子反敗為勝的關鍵呢! 發展優勢能力技巧2 善加引導孩子的特性 現代特殊教育的風潮,已逐漸修正為善用孩子的特性來加以引導,將孩子無傷大雅的特殊行為,視為一種他們的特殊文化,就像我們一般人也都會有著或多或少的缺點:你說話結結巴巴,我做事衝動慌張,他走路嚴重外八,但這都無損於一個人優美的人格和專業的表現,我們又何必自以為是的用「正常」、「不正常」來評斷他人呢? 當然,除非是對他人或自己會造成嚴重的困擾或傷害,才需要介入其行為來加以改善,給予適當的引導。事實上,若能鼓勵孩子發揮最大的優勢能力,也可能會有減輕不適當行為的意外收穫呢! 從這個觀點來看,唐氏症兒童的純真固執、自閉症兒童的一絲不茍、過動兒及注意力缺陷兒童的另類創造力,不都是我們應該加以珍視的特性嗎?端看你用哪個角度來看待他們了。. |
|
回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