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學障兒建立自信(97年6月16日)
  文/謝丹琴
    在一個大班級教學裡,發現有些孩子看似聰明,卻怎麼教都不會,成績總是落人後,以致成為班上的「劣等生」,或父母口中不用功、愛玩的孩子,他們可能就是學障生。這些孩子在長期的挫折下,學習意願變得非常低落,凡事自我否定、缺乏信心,總以為「自己很笨」,最後自我放棄,漸漸成為班上的客人。

  這些孩子可能是因腦功能異常或情緒困擾,引起學習障礙,只要恢復他們的信心,在學習路上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就有主動探索的意願,如果師長能經常鼓勵、讚美,就驅策他們更上進。

  因此,適合普通孩子的教學方法,可能不適用在這些孩子身上,但只要針對這些因素施以補救教學,就能改善其障礙的情況。所以,當學障孩子因成績低落,上課提不起興趣,讓級任教師不知如何教時,可轉介資源教室接受輔導。

  一般學障孩子的特徵是寫鏡體字、記憶短暫、閱讀理解困難等。如果因眼睛功能異常,造成認字呈反轉現象,如把「都」寫成「陼」的所謂「符號變形症」,教師可讓他先以手指描繪生字卡,然後再「望空」書寫,接著閉起眼睛書寫,最後才用筆在紙上練習寫。依此順序教學,寫鏡體字的情況就會改善。所以,對於「符號變形症」的孩子,教師不要一開始就要求他看著字寫全字,就不會有寫鏡體字的現象。

  又如,許多孩子總是背不熟九九乘法表,這時可以採取分段式背誦,碰到容易忘記的地方,可採諧音或有意義的聯想式記憶。例如:2的乘法先分割成三段,等第一段確定會背了,再加入第二段、第三段,最後再綜合;背誦時,必須要求孩子一面口誦,一面看字,一面手抄寫再閉眼背。練習再練習是增強記憶的好方法,而記憶是一切學習的基本要件,記憶力不好,就無法累積學習經驗,作為下一次學習的基礎。

  針對學障孩子的教學方法很多,最重要的是能否提高孩子的學習成就。教師用對教學方法,孩子的成績自然蒸蒸日上,加上家長、教師不斷的鼓勵、讚美,學習就會充滿快樂,信心增加。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