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差就是有學習障礙?
  文/王瓊珠
    一般人對學習障礙的了解,多是從字面的意思去臆測,在外行人想來,學習障礙常常和學習有困難、成績低落、前途無「亮」、不用功、懶散等負面行為連在一起,大概很難想像世界級的人物,如:安徒生之類的人也有學習障礙吧!

  安徒生雖然是丹麥國寶級的人物,但從傳記資料得知他從小有拼音與字形書寫的問題,還曾被斷定為無法從事文學相關行業。至於發明家愛迪生,從小的求學歷程就不順遂,老師認為他有智能障礙,最後只好輟學在家,由母親教他基本課程,不過愛迪生在閱讀方面卻仍極為費力。有趣的是,愛迪生的閱讀障礙並沒有因此阻隔他在理科的天分,他把畢生的精力都投注於實驗工作,發明的東西不計其數,有些發明物(如:電燈),至今還繼續造福人類呢!

  從接觸家長的經驗中,筆者認為有幾個關於學習障礙的迷思極待澄清,包括:學習障礙是不是智能不足?學習障礙是不是因為孩子不用功,或是老師教學無方才會這樣?學習障礙是不是只有學科學習困難?學習障礙者和別人相比,他們有什麼特殊的地方?事實上,學習障礙屬於特殊教育的一類,詳細的鑑定標準請讀者參閱教育部八十七年訂定的「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原則鑑定基準」第十條。

  以下就從定義來澄清一些關於學習障礙的迷思。

(1) 學習障礙是不是智能障礙?不是。

「智力正常或正常程度以上者」是鑑定學習障礙的基準之一,因此,如果是因為智力較低,以至於各方面的學習都比同年齡的孩子慢,並不能稱他為學習障礙。不過不可諱言的,有些智商處於臨界的個案(如:七十左右)是較模糊難辨的,需要參考其他資料。

(2) 學習障礙是不是因為孩子不用功,或是老師教學無方才會這樣?不是。

  目前學者專家對學習障礙成因的推測,認為它主要導因於大腦皮質層細部架構錯亂,以至於個體在注意、記憶、理解、表達、知覺或知覺動作協調等能力,有顯著問題,例如:對語音分辨能力不佳,記憶短暫,忘性高等,然而這些微的神經功能異常,並不一定是現有的腦部儀器能偵測出來的。另外,學習上的問題也必須排除教學不當所致,換言之,這群學生和多數人一樣接受一般教育,老師教學很認真,學生也努力學習,但進步仍然很緩慢者,我們才會懷疑他有學習障礙。

(3) 學習障礙是不是只有學科學習困難?不是。

  學習障礙是個異質性大的群體,它並不是一種單一類別的障礙。在學習障礙的大框框下有各種類型的障礙。學習障礙者中有為數不少的人屬於閱讀障礙者(如:湯姆克魯斯、李光耀),或併有書寫障礙(如:安徒生),這些人的讀寫能力低於同年齡的閱讀水準許多,閱讀十分吃力和緩慢。另外,有些學習障礙是算數方面的障礙,即便是簡單的數數或加減,都得用數手指頭的方式作幫助運算。

  除此之外,還有一小部分的學習障礙者的問題不在學科學習,而是空間、知覺、動作協調等。例如:即便很大了還是左右分不清,沒有空間觀念常迷路,或是對社交人際互動的察覺力很低,不清楚別人情緒的變化。所以,不是只有學科學習有問題才是學習障礙,它也可能包括非學科的障礙。

(4) 學習障礙者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學習障礙者比較明顯特徵是內在差異大。

  跟視障、聽障、智障,或是肢體障礙者相比,學習障礙者算十分「隱密」的一種障礙,一般人很難從外觀看出,可是相處久了,就發現他們有不少難以理解的矛盾現象。例如:有的孩子操作能力明顯優於語文能力,讓他動手做會比說的好;有的孩子語文能力和數學能力差了十萬八千里;有的孩子聽題目做答與紙筆測驗結果,會有懸殊的差異,紙筆測驗時多空白或是錯誤連連,好像什麼都不懂,可是同樣的試卷,若是念題目讓他作答,又能答得頭頭是道。

  也正因為這樣難以理解的顯著差異,讓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常遭受不白之冤,許多大人認為他們是不為而非不能也,不斷要孩子以勤補拙,殊不知沒頭沒腦的重複練習,只會消耗孩子的精神,無助於學習。

  至於家長或老師如何發現學習障礙嗎?學習障礙可否治療?家長和普通班教師如何幫助學習障礙學童?這些話題,會在以後的專欄裡陸陸續續提到。.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