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外勞工資 考驗人權、經濟
★編輯臺觀點 ★新聞導讀 民意紛紛要求基本工資調漲,企業界呼籲本國勞工與外籍勞工薪資脫鉤。根據聯合報報導,經濟部長施顏祥表示支持脫鉤,勞委會卻堅決反對。對此,馬英九總統也表態支持,認為臺灣競爭力關鍵在於創新與品牌,並非靠低工資。 施顏祥說,調整基本工資,經濟部認為外勞與本勞分開處理比較好。但本勞和外勞薪資能否脫鉤,不是單純的經濟議題,還牽涉到臺灣對國際的承諾,而且依據《勞基法》,本勞、外勞的基本工資都一體適用。 勞委會則在官方網站公開反對「外勞薪資與基本工資脫鉤」說帖,勞委會主委王如玄說,臺灣外勞成本已比香港、新加坡、韓國低,印尼、泰國也表明未來不會再輸出外勞,臺灣可能面臨找不到外勞的處境。另外,薪資脫鉤不只對人權、勞工不利,也會面臨無法與其他國家簽經濟協議的問題,對資方更不利。 行政院長陳冲表示,從國內法令及國際勞動公約角度來看,現階段本勞與外勞薪資不可能脫鉤,臺灣對外勞不應有歧視待遇。但政府將來可能設置自由經濟示範區的「虛擬境外」,區內可能會讓薪資脫鉤。勞工團體對此抗議,反對以歧視外勞作為降低資方成本的手段,而且當雇主有更便宜的勞動力時,勢必會降低本勞的勞動條件和工資。 報導/諶淑婷 你身邊的外籍勞工多嗎?對他們有多少了解?臺灣國際勞工協會專員吳永毅說,來自東南亞的外勞,一開始就背負著「搶走本國勞工工作機會」的包袱,加上膚色比較黑、語言不通,被認為「外貌髒、不衛生、比較笨」,還有「外勞逃跑」等新聞報導,製造外勞犯罪率高的錯覺,就連進入家庭的看護工或幫傭,也常被當成小偷一樣提防。 吳永毅坦言:「臺灣雖然是民主國家,對異文化的包容性卻很低。」事實上,多數都是錯誤的刻板印象,因為除了某些來自經濟弱勢國家的外勞,可能學歷較低外,其實看護工或是菲律賓籍外勞,多是專科或大學畢業生。 社福外勞薪資沒保障 外勞分兩部分,製造業、營造業、漁工等「產業外勞」受到《勞基法》保障,雇主必須提供最低薪資。二十萬名看護工和家庭幫傭的「社福外勞」,卻不受《勞基法》保障,薪資停留在民國八十六年的一萬五千八百四十元,吳永毅說:「這還是越南、菲律賓、印尼要求的,不是臺灣政府給的保障;泰國則要求薪資至少要一萬七千兩百八十元,因此泰勞越來越少。」 外勞實際領取的薪水其實更低,因為外勞離開母國前,必須先借一筆「國外仲介費」,來到臺灣後,再從每月的薪資扣除,這筆仲介費以越南最高,約新臺幣二十萬元,菲律賓、印尼則是八萬到十萬元。到了臺灣後,還必須給臺灣仲介一筆「服務費」,三年總計六萬元。 此外,申請居留證和體檢的費用,以及每月交給雇主的四五千元膳宿費,其實外勞工作的第一年,月薪只有三四千元,一直要到第三年,才真正開始賺錢,所以才會有那麼多外勞選擇約滿前逃跑。目前約有三萬名逃跑外勞成為「黑工」,得不到法律保障,甚至無法回母國。 吳永毅說,這十年來引進廉價外勞,國內製造業基礎作業員為了獲得工作,薪水從三萬元降到兩萬元,他強調:「本勞薪資跟著外勞變化,所以保障外勞,就是保障本勞。」 勞工成本非貿易優勢 全國產業總工會祕書長謝創智說,國際貿易的優勢,可來自生產效益或國家補助,但不會比較勞工成本高低,因為全世界對勞動力都有基本的保障。勞工在市場中屬於弱勢,缺乏和雇主議價的條件,如果政府不以法令加以保障,雇主會以自己的優勢地位,壓低勞工薪資。目前只有新加坡沒有基本工資制度,但雇主除了要付外勞約兩萬元薪水,還要支付高額的人頭稅,讓政府加強職業訓練等服務。 謝創智說,外勞薪資的核心問題是「人權基本價值」,既然做同樣工作,就要獲得同樣的酬勞,不能因為種族、出身背景不同,而給予差別待遇。 他認為,目前東南亞國家急速成長,創造就業機會,印尼和泰國已打算停止輸出勞力,讓國民留在母國工作。降低勞動成本,不應該是企業經營的唯一手段,他呼籲勞委會保障勞工人權,本勞與外勞應一視同仁。
讀報熱線 葉珊 桃園縣中平國小 鄭智傑 高雄市陽明國小 陳祥麟、莊舒仲採訪
柯品謙 花蓮縣海星國小 讀報講堂 1.外勞薪資與基本工資脫鉤,將會造成哪些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