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萬外勞 工作權益待重視
★編輯臺觀點
臺灣的外籍勞工多,部分外勞無法享受週休二日、工時限制等權益與保障。人權立國不該只是口號,了解外勞引入的時空背景與現況,有助於導正價值觀,重視外勞為臺灣帶來的經濟勞動力,為他們爭取平等人權保障。
★新聞導讀
臺灣開放引進外勞二十年,勞委會統計,截至今年十月,外勞人數首度突破四十萬大關,達到四十二萬九百三十一人,其中印尼外勞最多,占了四成,其次是急速上升的越南外勞,約九萬三千人,菲律賓和泰國則分別以八萬兩千人、七萬兩千人排名第三和第四。
根據聯合報報導,四十二萬合法外勞中,可分產業外勞二十二萬四千人、社福外勞十九萬六千人。產業外勞以桃園縣最多,約五萬六千人,其次是臺中市三萬五千人、新北市兩萬七千人。勞委會指出,這三個縣市都有工業區,產業外勞人數明顯高過其他縣市。
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社福外勞(看護工與家庭幫傭)人數也逐年增加,近二十萬社福外勞中,印尼看護工就有十四萬四千人。從分布縣市來看,臺北市的外籍看護工有三萬八千人、新北市三萬多人、臺中市兩萬多人,明顯與都市化、雇主經濟能力有關,反而與人口老化程度關係不大。
如果加上逃跑、行蹤不明的三萬多名外勞,目前在臺的外勞人數高達四十五萬人以上。外勞人數飆高,是否衝擊到本國勞工就業?勞委會表示,這幾年勞委會觀察外勞跟本地勞工的成長呈「正相關」,比例約一比六,顯示本國勞工仍有成長。
報導/諶淑婷
 |
臺灣引進外勞約二十年歷史,職訓局外國人聘雇管理組組長傅慧芝說,民國六○、七○年代,臺灣經濟快速成長,逐漸走入產業轉型階段,加上民眾的教育程度越來越高,許多年輕人口不願意從事重大工程、基層製造等需要體力又危險的行業,臺灣開始有了引進外勞的需求,希望藉由聘雇薪資較低的「產業外勞」,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產業競爭力。
另一方面,女性意識逐漸抬頭,許多女性選擇離開家庭勞務的羈絆,選擇出外就業,不再留在家中照顧長者或幼兒,於是出現看護工與家庭幫傭的「社福外勞」需求。種種原因顯示臺灣對外勞的需求越來越高,民國八十一年政府通過《就業服務法》,訂出引進外勞的正式規範,開始了外勞在臺灣合法工作的歷史。
傅慧芝說,起初產業外勞以營造業與製造業等勞力需求高的產業為主,所以多引進來自泰國、菲律賓的男性外勞;社福外勞則多是來自越南、印尼的女性外勞,她說:「這與職業特性、國情風俗有關,印尼、越南國情和臺灣相近,學習中文也比較容易,符合看護工和幫傭的條件。」
限制人數 顧及本地勞工
另外,臺灣雇主有偏見,認為菲律賓、泰國外勞英語好、比較聰明,難以管理,所以不喜歡他們進入家庭工作。但對菲律賓、泰國外勞來說,英語好是工作優勢,可轉往韓國或其他國家工作,選擇來臺灣的人數也變少了。
外勞越來越多,本國勞工就業率是否會受到影響?傅慧芝說,社福外勞依照被看護者的狀況,一個家庭最多一到兩人;產業外勞則必須按照產業內容差異,外勞只能占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三十五的人力。而且在申請外勞前,必須先公開招募本國勞工,實在招不到人,才能提出申請。職訓局也會每三個月定期查核比例,避免排擠到本國勞工就業機會。
看護工當成幫傭 不合理
四十二萬名外勞在臺灣工作、生活,他們的工作權益也應該受重視。臺灣國際勞工協會專員許家雋說,社福外勞目前仍不受《勞基法》保護,雇主常以各種理由取消休假、晚發薪資或扣押護照,或把看護工當成幫傭,要求外勞在不需要照顧病人時,還要打掃、煮飯、照顧幼童等。
許家雋說:「香港和其他國家將家庭外勞設定成傭人,只要願意付錢就可以申請,不限資格。但臺灣的社福外勞是一種社會福利,必須有醫師證明病人無法自理生活,或是家中有老人和幼兒需要照顧。」臺灣雇主觀念必須先改變,政府也要制定《家事服務法》或是讓社福外勞納入《勞基法》,才能改善外勞處境。
許家雋說,臺灣移工聯盟呼籲政府廢除私人仲介,建立「國對國」的直接聘雇平臺,讓外勞的血汗錢不被仲介剝削,開放外勞自由轉換雇主,取消來臺工作最多九年的年限。他說:「讓外勞可和本國勞工、來自其他國家的外籍人士一樣,擁有合理的工作權益,才能在臺灣長久工作,把這裡當作第二個家。」
 |
|
讀報熱線
為鼓勵學生關懷社會、了解時事,凡在「學生觀點」、「上週回響」發表意見,都可獲得國語日報「小公民證書」。歡迎來信在「上週回響」分享一百字心得,寄送至電子信箱:a0202@email.mdnkids.com。
廖慧文 臺中市上楓國小
■外籍勞工多半是為了生計才到臺灣,更應體恤和保障他們的工作權益。將心比心,如果我們到國外工作,也會希望被尊重和保障。
葉思攸 雲林縣成功國小
■外籍勞工飄洋過海來臺灣辛苦工作,休假、工時、工作環境和宗教信仰等權利卻常常被忽略。雇主要把他們視為一家人,才能減少紛爭。
柯慧沂 花蓮縣海星國小
■動物應該活在大自然,而不是被訓練跳火圈或騎單車,不希望看到有人以不公平的方式來決定動物的生死。希望政府將法令訂得越周全越好。
讀報講堂
開放引進20年 有助經濟發展
楊政峰 嘉義縣雙溪國小教師
日前,外交部駐美官員劉珊珊虐傭一案,鬧得滿城風雨。臺灣開放引進外勞二十年,不論是產業外勞或社福外勞,對臺灣的經濟發展和家庭照顧都有重大貢獻,我們應善待、保障他們的工作權益。
- 當你在街上看到外籍勞工,會不會歧視他們?
- 家裡有看護工或幫傭,你如何扮演好雇主的角色?
- 外籍勞工有不同的飲食習慣、語言文化,我們要如何包容,使他們融入臺灣社會和家庭?
- 你贊成將外勞納入《勞基法》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