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發票電子化 節省紙本更環保 報導/諶淑婷
根據聯合報報導,財政部表示,以後民眾消費時,只要用內含晶片的手錶、手機、卡片(例如悠遊卡)碰觸收銀機,消費明細和發票號碼等資訊就會上傳到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民眾不需要再收集紙本發票,業者省去印製發票的成本,政府還會自動幫消費者對獎。 目前國內每年約印製八十億張的統一發票,交易金額三十三兆元。但以電子發票取代紙本發票的構想,還在研議階段,目前正與連鎖超商洽談合作,最快會在七八月試辦。 不過超商表示,因為設備與民眾使用習慣問題,短時間內電子發票不可能全面上線,暫時只能在一兩個點試辦。而且民眾若想把發票捐給公益團體,收銀機必須有上傳資料的功能,業者希望政府能編列預算、給予補助。 統一發票六十歲了!別小看這張細細長長的紙片,可是大有來頭。 首先認識發票上的資訊。發票上載明了流水號碼、交易日期、品名、數量、單價、金額與商店地址等資訊,背面則有對獎注意事項等。政大財政系助理教授羅光達提醒小朋友注意「NO」或是「統編」的號碼,「這串號碼叫做統一編號,就像是商店的身分證號碼,不論開出幾張發票,統一編號都不會改變,發票也因此被稱為『統一發票』。」 雖然每個國家都有發票作為買賣交易憑證,但將發票結合財稅、會計、對獎等功能,卻只有臺灣。臺灣營業稅屬於「加值型」,羅光達解釋,假設皮包製造商花了一百元進貨、生產皮包,再以兩百元賣給批發商,而批發商又以三百元賣給消費者,批發商其實只賺了一百元。透過製造商開立給批發商的發票,以及批發商開立給消費者的發票,政府就明白每個階段的成本與售價,以及廠商該付的稅金。而且發票上的流水號碼可以對獎,吸引消費者主動索取發票,減少店家逃漏稅問題。當年一實施後,政府增加了兩千多萬元的稅收。 「由於發票普及率高,以前政府也把發票當作政令宣導工具,在上面印著『消滅共產黨』、『打回大陸去』等口號。」羅光達說,隨著民眾習慣索取發票,紙本發票量越來越大。根據財政部統計,國內平均每年會發行八十億張發票,而一張發票涵蓋紙張、印刷、管理、人力後,成本約十五元,計算下來,每年必須花費一千兩百億元。 基於節省成本和環保上的考量,政府打算大力推動電子發票,未來民眾消費時,發票資訊都會自動上傳到網路上。在統一發票開獎時,財政部只要使用電腦比對流水號碼就會知道誰得獎了。如此一來,不但解決了消費者忘記拿發票以及管理發票的麻煩,政府處理稅收問題也會更簡易。 如何讓電子發票普及化,是目前政府的難題。羅光達說:「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讓買賣雙方都有相對應的電子設備,能夠確認發票內容。」此外,記錄電子發票的晶片卡必須登記個人通訊資料,一旦遺失,就會有個資外洩的疑慮;企業也會擔心網路安全有漏洞,被對手知道自己公司的成本和進貨內容。 電子發票的推行,代表我國產業標準化、會計資訊水準高,民眾消費方式將有重大變革。羅光達說,政府必須規畫合宜的發票管理程式,解決實體店家的無紙化作業問題,才能讓更多人願意使用電子發票。
編輯臺觀點 讀報熱線 洪敦敏 彰化縣東溪國小 張彩鳳、李榮茂採訪
林傑立 臺北市幸安國小 讀報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