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考作文舉重若輕 教師:不好發揮

(2016/7/3)
沈育如、陳中興、詹伯望、陳景清/連線報導

 大學指考昨天進行第二天考試,國文作文題目是「舉重若輕」。臺北市高中國文科教師群認為「不好發揮」,想拿高分,得先分辨重與輕的意義,甚至舉個人經驗、新聞時事、歷史人物為例,描述如何「把『重』的事情,轉化為『輕』」。

 臺北市景美女中教師陳嘉英表示,不少考生看到題目很訝異;她認為,考生可舉自己的學習經驗、人際相處、社團紛爭為例,敘述發現問題癥結、解決過程,甚至可用新聞時事為例,包括英國脫離歐盟、華航空服員罷工。

 武陵高中學生田鈺光說,「舉重若輕」沒有設限思考空間,很多生活或學習經驗可當事例申論,比學測作文題目「彎腰郵筒」好寫。內壢高中學生蘇湘寧及鄭凱倫說,學校模擬考作文曾有「應變」、「生命轉角處」等類似題目,因此他們用起心轉念破題,再舉例說明轉念解決問題的啟示。

 臺南女中學生陳玟伶覺得還滿好發揮,因為大部分的古文都教人要曠達,所以有很多題材可用。郭庭耘說,這題目跟之前的「應變」異曲同工,不少人用蘇東坡,她還用上李白,來闡述這種應世態度。

英文作文 說明學習規畫

 英文作文第一段要求說明「碩士清潔隊員滿街跑」的原因,第二段說明進入大學後的學習規畫。臺北市松山高中教師許亞君表示,第二段沒有標準答案,考生可自由發揮,關鍵在第一段是否有良好的組織架構及合乎邏輯的描述,並有說服力,就能獲得不錯的分數。

 高雄女中學生林南彤認為,英文作文與考古題或常見題目不同,「與去年學測國文題目類似」,都須先分析原因,評論後再轉化成英文,較有難度。

相關新聞刊第2版

圖說:天氣炎熱,對指考考生和陪考家長都是一項「烤」驗。攝影/陳壁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