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考革新
實作取代筆試 北市12校試辦

(2017/10/26)
 阮筱琪/臺北報導

 臺北市國中小學段考方式大革新,首度引入實作考題。臺北市教育局進行「卓越科學教育推動計畫」,研發多元評量方式,本學期共有十二所國中小學試辦,以操作、跑臺、專題等實作取代紙筆測驗;新民國中昨天舉行的國七生物科段考,就以操作顯微鏡取代紙筆考試。

 這次段考實作考題是讓學生「跑臺」,使用複式顯微鏡和解剖顯微鏡,觀察並寫下玻片中的細胞種類,以及顯微鏡倍率;測驗時間兩分鐘,共有四題,實作分數占生物考科的一成;試場還有電子鐘,每次約十人到十五人考試,時間一到就響鈴,換下一批學生。

 昨天的實作測驗有八十三名國七學生參加,其中八人滿分。滿分學生許巧昀說,課堂上操作過三次顯微鏡,題目不難,只要上課認真聽就會做、也會寫,不必背。

 學生吳彥頡說,這次沒獲得滿分,因為調整顯微鏡倍率時遇到困難,寫錯倍率;如果考筆試就會全對,但實作測驗比較有趣。

 教育局表示,參與計畫的學校中,新民、雙園、福安國中進行生物科實驗操作評量;關渡、至善國中進行理化科實驗操作評量;五常國中進行數學科Open book翻書找答案,以及國文科聽力測驗等。國小方面,新生、永安、興雅、金華、西松及國語實小進行自然科實驗操作、專題等多元評量,將紙筆測驗評量極小化。

 圖說:臺北市國中小首創以實作發表取代傳統紙筆測驗,新民國中昨天進行國七生物科段考,以操作顯微鏡取代紙筆考試。攝影/阮筱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