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文學拓荒者與引領者,胡適具有超人意志與實踐能力,他的文字與作品以現在眼光來看有些淺顯,然而他創造了許多文學史上的第一。
首先是第一本白話詩集——《嘗試集》,其中大多成為上好的歌詞,如:「山風吹亂了我的頭髮,卻吹不掉我心頭的人影」、「你不懂我的夢,正如我不懂你的詩」、「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幾度細思量,寧願相思苦」。他寫詩本不為歌曲所作,因講究音韻,語句淺顯易懂且富於意境,成為最早的歌詞作者;詩人余光中以為:「胡適等人在新詩方面的重要性也大半是歷史的,不是美學的。」
胡適也是第一個現代自傳文學作者、第一個站出來提倡自傳文學的文學家。他的《四十自述》情真意切,透明度極高,寫及母子深情與赴美之前的墮落行徑,動人心魄,帶領五四之後的自傳書寫熱潮,如沈從文的《從文自傳》、郁達夫的《沉淪》、徐志摩的《自剖》與《再剖》,可說五四文學的核心就是自傳文學。如同盧騷是啟蒙運動的引領者,胡適的《懺悔錄》為影響後代的告白文學,他們都有清醒的頭腦、哲學家的愛智精神與革命家的熱情,才能影響百代。
然後是日記。胡適的日記是有意為之的日記文學,有些難免像流水帳,但具體而完整描述他的生活與他走過的一個時代。受李慈銘《越縵堂日記》影響,他的日記介於筆記與讀書心得間,計有《藏暉堂日記》(一九一○,一至三月)、《胡適日記》(一九二一——一九二二)、《一九三七日記》、《一九四四日記》等,記錄他生命中較重要的事件與轉折。
其中,《藏暉堂日記》更具文學性,記錄他年少荒唐嗜酒、色、賭,因而被囚的慘狀,從胡嗣糜痛改前非到成為胡適之的過程,讓我們看到他的另一面。「我沒有嗜好則已,若有嗜好,必然沉溺很深。我自知可以大好色,可以大賭。我對於那種比較嚴謹的生活,如做書讀詩,也容易成嗜好,大概也是有這個容易沉溺的弱點,有時我自己覺得也是一點長處。我最恨的是平凡、是中庸。」
從這些日記,我們了解為何他可以創造許多第一。他的日記始於一九一○年,他在日記用力之勤,率先引領白話日記體散文的寫作,如魯迅的《狂人日記》與丁玲的《沙菲女士日記》,都是以日記體寫小說;「郁達夫日記」、「徐志摩日記」等,則是散文體日記。日記這麼私密性高的文學,在那個時代這麼盛行,有浪漫主義精神在其中湧動。
胡適也率先嘗試用白話文寫現代劇,《終身大事》鼓勵年輕人勇於追求戀愛與自由,模仿易卜生《傀儡家庭》中娜拉的出走;他並提倡易卜生主義,引起許多年輕男女仿效。他又是第一個寫問題小說《一個問題》,開啟中國現代小說的第一個流派——「問題小說」,代表作家有葉聖陶、羅家倫、楊振聲、冰心等人。
另外,他的文學研究最為人知的是《中國哲學史》半部與《白話文學史》半部,也是開創先河的作品,雖未完成,但啟示後人;在哲學上,他遙接宋明理學程朱(程顥、程頤、朱熹);在方法學上,結合西方實證主義與中國清代樸學,講究「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
他也是「紅學」考據學派的第一人,將過多含沙射影的索隱派,轉為以歷史研究為主的曹傳考證,讓我們更深入了解曹雪芹的家世與戲劇性的一生,對《紅樓夢》的時代背景有進一步的了解,並讓紅學變成曹學,而後有俞平伯、周汝昌、吳世昌等曹學家追隨之。
總括胡適的文學成就,是承先啟後,是新文學的啟蒙大師,也是大家樂於親近的「我的朋友胡適之」。他的作品也許不夠深刻,但誠如他自己說的:「天下古今多少社會革命家大概多有頭腦簡單的特性,因為頭腦太細密的人,顧前顧後,絕不配作革命家。」然他說的簡單並非淺薄,而是古代哲人「高貴的單純,寧靜的卓越」,他以單純打敗一切。
延伸閱讀
一.《學潮與思潮——胡適傳》,沈衛威,立緒。
二.《胡適的日記》,谷風。
三.《胡適研究資料》,陳金淦,北京十月文藝。